基金認購高潮迭起 首發規模多大才算完美身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2日 08:07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基金認購高潮迭起,基金規模水漲船高 記者 周文亮 “市場火,最火的是基金;大家笑,最笑的是基金。”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對記者笑稱。
的確,基金首發今年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第二次井噴。廣發策略優選基金首發規模超過184億,創下中國基金業有史以來最高首次發行募集規模記錄。事實上,若不是廣發及時踩下“急剎車”,該股票基金一不小心就可能突破兩百億份的首發規模。銀華優質增長首發也直逼百億規模。 緊接著,易方達價值精選一開售,就喊停。第二天就發布提前結束認購公告,創國內紀錄,單前三天就募83億元。一位業內人士驚呼,“儲蓄資金有點像籠中虎,向基金撲過來了”。 然而,就在此時,包括一些正在發行的基金公司,對新基金的過大規模不無擔憂。現實的情況是,基金規模超大,運作難度隨之增加,這是大家認可的規律,不過,也有堅定的聲音,“大有大的法子,大象也可以跳舞。” 基金會否患上“肥胖癥” 針對基金首發的潮涌,一位資深的基金投資者向記者打了一個精彩的比方。他說,“就如人的身材一樣,體重大了,就會患肥胖癥。” 首發規模超大,基金是否真的會患上“肥胖癥”?海通證券研究所基金分析員婁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基金規模與收益率的關系雖然沒有系統研究,但直覺是,規模太大了,運作有難度。這個難度不是指大基金不能賺錢,但同等條件下,要賺到較多的錢,為持有人爭取更多的業績表現,難度增加是顯而易見的。 一位基金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過去大基金運作的業績和銀行系首發的幾只基金的業績表現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規模與業績的關聯關系。他介紹說,2004年的兩只百億基金,總體來說,運作得不錯。但由于規模大,買的大盤股自然就多,穩定性增加了,但收益率就難冒尖。當然,也許有人認為當時是熊市,其實,不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好股票都是有限的,至少,“10%股票投資限制”便是基金的顯性投資約束。“一只股票再好,單只基金也只能買那么多,這是法規規定死的。”某只大基金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也有研究員分析,今年初至6月5日,三只銀行系首只基金表現有所差別。以3月31日季報公布的份額為依據,建信價值規模最大,有34億多份,而工銀價值與交銀精選(資訊 凈值 論壇)分別為16億份與15億多份,其業績表現恰恰相反。當然,業績表現有其它很多因素,單從規模角度看,可能有點牽強。 多大規模才完美 直覺上,大家都意識到單只基金規模超大,投資會被動一些。但究意多大規模最適應當前市場呢? 天相分析公司一位研究員說:“30億份以下,基金投資沒有問題。天相對這個問題沒有實證研究,這只是多年來基金研究工作的一種直觀判斷。”海通證券婁靜認為,目前市場的股票基金,15億-20億就是最佳規模,也就是她心目中的基金完美身材。為什么規模不能更小或更大呢?婁靜指出,基金規模偏小,也被動,主要是應付贖回方面;基金大了,好股票有限,組合收益率要冒尖有難度。 本報基金數據研究員對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凈值收益率作了分規模劃段統計,其中,規模以3月31日季報顯示的靜態數據為準。統計表明,年初至6月5日, 規模在5億以下的52只偏股基金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51%;5億至10億的31只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55%;10億至20億的23只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59.6%;20億至30億的7只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47.2%;30億以上的7只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37.2%。 顯然,這種劃段統計的結果表明,規模在兩頭的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并沒有占優,反倒是規模適中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相對最高。記者發現,在上述時段內,5億以下的小規模基金中,有大成精選(資訊 凈值 論壇)、鵬華收益(資訊 凈值 論壇)、巨田資源、金鷹小盤(資訊 凈值 論壇)等近20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了60%,而20億以上的大規模基金中,竟沒有一只基金的收益率達到了60%。這基本表明,大象要跳舞,尤其是要跳迪斯科,肯定不易。 大基金就像藍籌股 不過,有投資總監認為,選股根本不是問題。如果市場判斷失誤,無論大基金還是小基金都會虧錢;如果市場判斷正確,大基金一樣能幫投資者掙錢,因為基金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或改善實現贏利,從基金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流程上看,規模不會成為障礙。 況且,中國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等藍籌股要在A股上市,A股市場的容量會大起來,這也是大基金運作的有利條件。大基金就像藍籌股,其收益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卻是可以長期持有的穩定增長品種,大基金代表基金的主流價值觀,操作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長遠趨勢,減少操作的頻度,因而可以成為證券市場的穩定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