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基金克隆潮涌動 > 正文
 

復制基金引發眾方爭議 克隆基金是否等于同質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7日 00:09 中華工商時報

  復制基金引發眾方爭議

  據某媒體報道,日前,監管部門已召集部分基金公司負責人開會,會上有若干家基金公司同時提出了基金復制的需求,監管部門已經就基金復制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各方對此迅速作出反應,業內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問題
的焦點集中在復制基金是否意味著基金的同質化?

  據了解,復制基金是英文Clone Fund的意譯,又可直譯為克隆基金。事實上,基金公司擬推復制基金的想法由來已久,但未能成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原因有三:其一,當時的開放式基金歷史還短,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復制基金要求的母版基金必須是業績持續表現出色、規模較大的基金;其二,在中國基金業起步階段,基金管理公司的產品線建設還遠非完善,因此業界對復制基金是否會導致基金創新減速存在一定程度的擔憂;其三,當時,A股市場還沒有實現股權分置改革,市場容量相對較小,也缺乏流動性。

  事實上,復制基金在國外非常普遍,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衍生產品來復制目標基金的市場表現,另一種是投資策略復制。

  記者在對基金公司的采訪中發現,很多基金認為從目前的市場環境和基金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曾經困擾復制基金出臺的三大問題已經不復存在,應該說復制基金的推出已到了水到渠成的階段:首先,我國最早一批的

開放式基金已經歷了市場牛熊周期的考驗并充分顯示了基金作為一個成熟投資品種的優越性。其次,對于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來說,基金產品線目前也趨于完善,基金公司目前思考的重點也已從昔日跑馬圈地式地拓展產品線過渡到對其成熟產品的精耕細作中來;而從投資者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的基金產品可謂是琳瑯滿目,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理性引導,能夠投資到業績持續領先并能帶給他們復利持續增長的基金品種中來。再次,在
股權分置
改革的推動下,A股市場的流動性和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使得成熟市場的成熟產品———復制基金在本土市場實現成功復制成為可能。

  就復制基金是否等同于基金“同質化”,銀河證券基金研究所專家胡立峰指出:復制基金與基金“同質化”是有本質不同的。基金“同質化”是指形式上不同的基金、實際內容相近,即盡管所宣稱的投資策略千差萬別,但公布的投資組合卻相近,這將誤導投資者;而復制基金則截然相反,非但形式上相同、實際內容也相同,即非但所宣稱的投資策略相同,而公布的投資組合更相似,這給投資者明確的預期,將會受到投資者的認同和參與。

  據統計,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中國已經發行了229只基金,其中

股票基金投資總額達到了1760億元人民幣,約占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16%,其中,比較161只股票型與偏股型基金的投資組合內容,近六成基金有持股集中的情況,其中彼此股票投資相似度最高的居然能達到90.5%,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背后,可能是由于同一家基金公司將旗下所有基金行業進行“集體配置,集中拉抬”的結果。

  此外,就目前有媒體稱復制基金違反了《基金法》,基金公司和專家都給予了反駁。

  某基金公司在采訪中強調,《基金法》第四章規定了申請募集基金的條件,并未規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募集投資方向、運作方式與其已管理的基金相同的基金。另外,從《運作管理辦法》第七條所規定的申請募集基金的條件共有七項,其中第四條的規定是:“不與擬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這里的“雷同”是指從表面上來看,基金的名稱、投資方向、投資目標、投資政策、投資策略、風險偏好和運作方式不同,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一致;而復制基金是屬于“相同”的概念,這一類的復制基金一般是由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具有相同的投資方向、投資目標、投資政策、投資策略、風險偏好、運作方式以及具有相似的業績表現等。

  學者也認為復制基金出臺在我國尚不存在任何制度障礙。胡立峰表示,從《基金法》的角度來看,基金“復制”實際上是發行一只一模一樣基金。只要擬復制的這只基金是獨立的基金,獨立建賬單獨核算,基金治理結構是完整和統一的即可。至于市場是否喜歡,是否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那是營銷的事情。因此,只要復制出來的基金按照一個獨立的基金來發行運作,基金治理結構及其法律框架符合中國的基金法規就可以了。

  他同時補充:在業務規則中,這只基金必須有獨立的基金代碼,并且凈值評價要從其成立日開始計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4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