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晨星:基金公司克隆基金 究竟是給誰的奶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23:47 新浪財經 | |||||||||
閃閃晨星 近日,一篇關于基金公司克隆發行一只原來的基金的新聞,激起了大家的興趣,似乎有媒體想將此事件做為另一個金融創新的案例。但筆者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這其中大有文章,基金公司克隆發行原有的基金等于承認自己要圈錢。
當然,基金公司圈錢和上市公司圈錢不可同日而語,后者圈錢可以做為其直接花費,而前者圈錢只是增加管理的資產多收點管理費。基金公司想多收管理費的想法本無可厚非,但其所找出的理由未免太過功利了,說是“大部分投資人認為1元的基金比2元的基金便宜,更宜銷售”,于是想出了這個辦法。這相辦法看上去是正確的,其實不然,長遠看對整個基金行業的發展沒起到什么正面作用。 基金發行是基金公司最關心的事,這么說基金公司也不用反駁;但理想的狀況基金公司應該最關心能否為投資人獲得收益,事實證明只有長期為投資創造穩定收益的基金公司才能在“長跑”中勝出。美國的情況值得借鑒,想當年Fidelity Magellan Fund發行時不過區區幾個M,憑借長期的高回報而吸引了大量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最高時達到過70多個B,近兩年因為投資大師P| L的退役而業績下滑并顯示為資產縮水,但就算這樣現在還有50個B,這是啥光景。并且,這個例子絕不是特例而是司空見慣。 “中國不是美國”,很多基金公司的人這么說,順應投資人的想法也許是上策。但這種想法太過急功近利了吧?基金公司是有責任對投資人進行投資者教育工作的,近8年來,中國的投資人逐漸了解了什么是基金,什么是開放式基金,并且很多投資人依靠基金賺了錢。當然這個教育的過程是長期的,比如說基金投資人的數量上還少,專業性還不高,一些人將基金當作股票來炒。反過來看,只要基金為投資人交出了滿意(甚至于驚喜)的回報,投資人是足夠聰明的,愿意把錢交給值得依賴的基金公司管理,眼前的案例是上投摩根和廣發的兩只新基金。當然,再進一步看,在廣發策略優選基金的認購上,大部分投資人是不聰明的,因為廣發的幾只老基金業績好而信任廣發公司是沒錯的(至少現在看起來),但由此而認為其新基金也值得依賴就是似是而非了,可能去買另外幾只老基金是明智的,前三天認購者也還可以的,提前結束公告后面的認購者是不專業的。(具體不展開討論) 回過頭來再分析克隆這種做法。按現在基金銷售情況看,行情好基金回報高,各基金公司的IPO基金都不是很難的事了,只不過是“多和少”的問題。關鍵是要分析,“多”的為什么多,“少”的怎么樣做才能多?明擺著,基金公司老基金業績好,新基金發行就多;另外一家基金公司(曾在04年創造發行紀錄的)今年的新基金發的就不算多,就因為其老基金業績不足夠突出。試問,好的老基金為什么要克隆,其有可靠的業績跟蹤,明明可以通過持續的對投資人服務來吸引更多的資金;不好的老基金又克隆什么? 說到這里不得不再說說銀行,不容否認目前銀行里的客戶經理真正對基金有專業理解的比例不高,另外渠道的優勢地位及靠天吃飯的習慣抑制了銀行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的沖動,不論是在熊市還是牛市。韓國的教訓值得吸取,彈丸之地竟有多達6、7千只基金,為什么?一只IPO基金發行結束后,基金公司不再持續銷售,過一段時間再發一個和它一樣的基金(類似克隆),由是基金公司讓老基金自生自滅,新基金不斷出現,投資人無所適從,最后傷害的是整個行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