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二季度戰略戰術猜想 汽車股時代是否再來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易非 北京報道 截至今日,49家基金公司旗下共222只基金的一季報全部批露完畢。根據天相的統計數據發現,基金在一季度沿著人民幣升值方向、消費升級、資源三大主題對G招行(資訊 行情 論壇)、G萬科(資訊 行情 論壇)、大商股份、蘇寧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鹽湖鉀肥進行了大規模的增持,而這也許仍將是基金在二季度趁市場震蕩調整逢低吸納的重要目標,它們將
基金涌進了G招行G萬科 今年一季度,最受青睞的上市公司當屬G招行。天相統計的數據顯示,在一季度末,共有96只基金持有G招行;而在2005年年末,這一數字尚為67只,一個季度內增持市值高達28.82億元。緊隨其后的是G萬科,在一季度末持有該股的基金數量達到了72只。這兩只股票是人民幣升值主題下的最大受益者。在這一主題下,基金還對G民生、金地集團進行了增持。 緊隨其后的就是“消費+服務”主題。在天相統計的基金一季度增持的前二十大重倉股中,貴州茅臺(資訊 行情 論壇)、大商股份、蘇寧電器、雙匯發展、G五糧液、G歌華、G張裕、伊利股份赫然在列;G寶鈦、G中金、鹽湖鉀肥則顯然是基金在資源線索下的行動。 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以上受到基金增持的股票漲幅相當大。其中,G招行一季度漲幅達到27.43%,G萬科51.97%,G振華87.94%,G寶鈦70.79%,貴州茅臺36.50%,其它股票也表現不俗。這讓持有這些股票的基金賺得盆滿缽滿。 大主題繼續不變 在二季度,可以預測的是,以上基金增倉的主題不會改變。 以人民幣升值為例,人民幣總體維持升值趨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已超過3%,近期雖然人民幣匯率出現一定波動,但總體上人民幣升值趨勢難以改變。可以預計的是,人民幣的持續穩步升值將吸引QFII和境外戰略投資者源源不斷地加入,為股市創造相對寬松的資金環境。在此背景下,預計在人民幣升值趨勢及宏觀經濟快速增長趨勢沒有改變前,基金都會將優勢的房地產和金融股作為戰略性資產配置。 消費和服務也將是基金在二季度的重要投資主題。2006年中國經濟的重心在于啟動內需,而啟動內需的關鍵又在于刺激居民消費需求,在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背景下,與消費結構升級相對應的“消費和服務”類行業景氣將保持平穩上升。此外,有基金指出,目前中國GDP正處于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階段,國際經驗表明,在這一階段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將非常明顯,居住及服務類消費一般會出現明顯的上升勢頭。在居民隨著生活質量提高而對消費需求增加的過程中,貴州茅臺、雙匯、G張裕、伊利股份等品牌消費品以及蘇寧電器、大商股份等優質股票自然還會成為基金的首選。 資源股是一季度的又一金礦。資源股是一寬泛的概念,在一季度,漲得最好的資源股當屬G中金以及中金黃金(資訊 行情 論壇)等有色金屬股。但是,部分基金經理因為過分關注其高波動性所帶來的投資風險,沒能及時地配置足夠的權重,因而沒有享受到有色金屬股上漲的收益,這讓他們感到相當遺憾。在二季度,更多的基金經理可能會更深層次、全方位地審視資源股。 為了分析基金的投資操作,我們特意統計了基金一季度增持前二十大重倉股在今年4月份以來的漲幅,可以發現,這些股票大部分仍然是市場上的大牛股,漲幅不俗。其中G中金的漲幅更高達68.55%,G張裕和G寶鈦的漲幅4月份以來分別達到了19.02%和19.73%,這顯示出部分基金可能仍在增倉這些股票。 思路更加多元化 目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QFII、保險、產業資本、年金等各類資金入市使市場參與者多樣化,面對這種背景,基金的投資思路也開始要求更加多元化,拋棄一些舊有的慣性思維。這樣基金有可能沿著更廣的視角去選擇個股。 其中就包括自主創新和自有技術公司的角度。在自主創新的角度下,基金有可能在機械中發掘重倉股。在天相統計的一季度基金新增重倉股中就出現了G太重、G三一的身影。 此外,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就是汽車,汽車股這兩年成了市場的冷門股,但接下來,基金會不會關注汽車股呢?在天相統計的一季度基金新增重倉股中,長安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赫然在列。 對汽車股最執著的博時價值增長基金經理肖華在季報中表示,一季度乘用車的銷售超過了市場的預期。現在看來,年初各主要廠家的排產計劃顯得保守。他認為,我國汽車業處于高增長率、高周轉率、合理利潤率的階段,現在主要整車企業毛利率在20%到25%之間,年固定資產周轉率10到13次;現階段的行業壁壘已大為提高,行業的穩定性增強;雖然激烈的競爭無法避免,但在需求高速增長的階段,汽車公司能夠為股東創造價值并帶來超額回報。 汽車股的時代又要來了嗎?值得我們關注。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