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走在殊途同歸的路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5:45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易非 在金;鸸芾砉静稍L了一圈,收獲實在不小,一路所見中國基金業欣欣向榮最為先進的一面,令人振奮不已,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完全對立卻又統一的現象:有的基金公司傾向于采取基金經理明星制,有的基金公司則更強調團隊運作和嚴明的投資紀律;有的基金公司傾向于發展固定收益產品,有的基金公司則在議事日程中絕口不提這些固定收益產品,
明星制團隊制一場平局的PK “我們的投資運作主要靠團隊,基金經理的權限相對比較小!盇公司總經理說,“我們實行的是投資集體決策下的基金經理負責制,投資紀律很嚴明。” “我們非常注意培養基金經理明星,讓基金經理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S公司總經理說,“我們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他們推上前臺,讓他們出名! 這兩家公司都是本報此次評出的金牛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業績均相當優異,但他們投資運作的理念即如楚河漢界般分明。 其實,在國內基金業的早期,業內都還是推崇明星基金經理制的,從海外的經驗來看,每一只成功的基金后面似乎總有一位明星基金經理,樹立明星基金經理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有利于基金的營銷,提升基金的人氣。 但隨著業內興起的“挖角風”以及業績不穩定一面的暴露,一些基金公司開始傾向于采取投資團隊制,縮小基金經理的權限。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一是基金公司再也不怕挖人了,由于平日基金經理更多的是依靠集體的力量來進行投資,那么基金經理即使走了,影響也不太大;二是降低了業績的波動性,集體討論與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屏蔽掉個人認識的局際性及沖動,從而有利于業績的穩定。于是,這種團隊的運作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采用。 但這種方式的缺陷也許在于,當基金經理越來越多地成為“螺絲釘”的時候,跳槽也許將更為頻繁,因為很多基金經理覺得激情正在喪失,他們可能還是想有自己的個性,年輕的基金經理們誰不想成為彼得·林奇呢? S公司卻逆其道而行之,堅持推行明星基金經理制,讓基金經理在投資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激情與個性。從結果上來看,也是非常好的:基金經理不想走了,因為只有在這里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動性,把基金產品做得有個性,自己也能夠充分釋放自我的激情。 然而,這種方式唯一的問題是,基金經理個人行為的局限性應該如何克服?激情有了,但卻跑反了方向,基金經理認識出現了偏差卻始終堅持原有的觀點,凈值開始節節下跌怎么辦?這一點在基金業發展的早期已是屢見不鮮。 從目前的運作情況來看,兩種方式各有千秋,所以,這似乎是一場平局的PK。即使我們把考量的區間放到更長,它們之間也許還是難以分出孰高孰低。 想高端拼低端 “跑馬圈地”緊鑼密鼓 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是從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方向開始的,這說明基金業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高端方向。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所有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以做高端方向的資產管理為已任,這由兩個因素支撐:一是這種資產管理最能體現公司的投資能力,二是這種高端方向的資產管理能給基金管理人創造更高的收益,常規來看,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是1.5%,而貨幣型基金的管理費一般僅為0.33%。 但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情況是,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雖然把高端方向的業務作為自己完美化的終極目標,但在現實中的目標卻是貨幣市場基金、中短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 為什么基金公司會出現這種短期的偏離?應該來講,這是本土基金公司務實的一種表現。從基金業的競爭來說,目前的競爭尚屬規模層面上的競爭,屬于“跑馬圈地”的范疇:規模上不去,基金公司必然會被邊緣化,此前保險公司要求基金業中的合作對象基金資產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即是有力佐證;鸸疽诙虝r間內做大規模,靠固定收益產品沖關是最為立竿見影的選擇。因為固定收益的產品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它們爭奪的實際上是15萬億的銀行儲蓄存款,只要固定收益產品的收益稍高于銀行儲蓄存款,風險不要太高,大多數的老百姓到最終還是會選擇固定收益的基金產品,如貨幣市場基金、中短債以及保本類型的基金。 從另外一個意義來說,基金公司熱賣固定收益基金,還承擔著投資者教育的功能。中國的老百姓一開始并不了解基金,到最后很多人在營銷宣傳下,半信半疑地買了基金,當然最開始買的都是封閉式基金。但中國股市的不景氣,讓很多“基民”虧損比較多,2004年初出現的財富效應近乎是曇花一現。在這種背景下,老百姓幾乎聞“基”色變,基金營銷展業相當困難。 有前瞻性的基金公司開始反思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方向,認為中國基金業有可能一開始就走反了方向,即不應該發展高風險的基金產品,而是應該打好基礎,從低風險、穩健收益的基金產品起步,循序漸進地提振老百姓對基金的認識與信心。現在,他們靠固定收益產品進行的“跑馬圈地”,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做著老百姓信心的修復工作。 當然,我們也看到,中國基金業當中也有一些特立獨行的公司,他們堅持發展股票型方向基金,認為這才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收益,不把固定收益類基金產品列入自己的議事日程。 對于發展低風險產品的基金公司的務實,對于特立獨行基金公司的堅持,我們表示同樣的尊重。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之下,老百姓對基金的認識不斷加深,“要理財,還是買基金吧!”這句話最近也開始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向基金回流。 老公司新公司你追我趕難分高下 這是一個百花爭妍的時代,在拿到基金金牛獎的公司中,既有老公司,也有新公司,他們有著各自的特點與優勢。 老公司介紹的主要經驗是,他們的基金公司運作時間比較長,在人才儲備、投資經驗積累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此外,因為有封閉式基金作支撐,他們的財力相對雄厚,這讓他們能在業務拓展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新公司介紹的主要經驗是,公司新,機制活。雖然他們沒有封閉式基金作支撐,公司財力相對緊張,但這也正激發了他們的斗志,每一只基金的營銷與投資運作對他們而言,更像是一場基金公司里的“全民戰爭”。 雙方各有千秋,實在難分上下。但我們應該注意的另外一點是,這些得獎的老基金公司其實身上都有新基金公司的影子,這就是有危機感以及勇于創新的開拓精神。比如南方、大成、長盛公司等,雖然他們都是老十家基金公司,家大業大底子雄厚,但近二年中卻并非固步自封,而是自新不息,不斷地從各個方面與國際化接軌,不斷地改進投研體制,加強營銷、產品方面的創新,其結果最終是老樹開了新花。 所以,我們的判斷是,在這場新、老基金公司的角力中,老基金公司并不是處于必贏的境地,如果不是兢兢業業、如履薄冰,跟上潮流的話,其地位將迅速被新基金所替代,正如某基金公司所言,“這兩年中,我們發現身前身后同行的面孔都是新的!贝嗽捰脕砻枋龌饦I競爭激烈可謂相當貼切。 簡言之,中國基金業非常稚嫩,誰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古人云,不進則退,不進則危,這話用到基金業身上,可能進步的速度緩慢了,同樣會掉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