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緩沖期將盡 本土基金離資產管理牌照有多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08:42 21世紀贏基金 | |||||||||
本刊記者 簡俊東/文 “好孩子”的第一份禮物 2001年以來,相對其他金融機構,基金公司無疑是聽話的“好孩子”。但“銀行可以設基金公司,創新券商可以集合理財,合格券商可以在銀行間市場發債”,基金公司卻只能
好孩子受欺負?“銀行、基金、券商等面對的都是同一個理財市場,之前它們有著明確的細分市場。但是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銀行、券商都紛紛‘踩過界’。傳統基金備受擠壓。銀行系基金擁有渠道優勢,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具有類基金的特征,但設置靈活,信息披露等限制更少。”某基金機構理財部負責人深感郁悶。 2006年1月16日,投資標的接近貨幣市場基金的招商證券現金牛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公告成立,募集規模34.847億。而2005年募集成立的21只貨幣市場基金中規模在其之上的僅有7只。 萬得資訊數據顯示,2005年募集成立的60只基金中,除了貨幣基金和中短債基金外,只有銀行系基金首發規模能夠突破30億。 銀行、券商群起爭食基金蛋糕。 好孩子還是有好報?2月27日,證監會基金部擬定的《關于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對象提供投資咨詢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下發到各基金公司,《通知》稱:為了適當擴大基金管理公司的經營范圍,基金管理公司不需報證監會審批,可以直接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保險公司及其他依法設立運作的機構等特定對象提供投資咨詢服務 。 此前雖有南方,海富通,博時等開展了此項業務,但畢竟屬特批范疇,而《通知》的下發,卻讓所有基金公司都拿到了投資咨詢業務的牌照。 “《通知》正好可以為我們開拓新的財路。”上述基金機構理財部的人士不諱言。 資產管理公司雛形 《通知》也許可以看作是監管層給予基金公司向資產管理公司過渡的一次熱身機會,資產管理公司運作模式討論隨即再次啟動。 3月2日到3日,基金部會同證監會法律部相關人士飛赴海南,就基金公司開展獨立賬戶理財業務聽取與會基金公司的意見。有消息稱,該業務2006年內有望放行。 早在2003年社保基金經由委托管理人入市之前,基金獨立賬戶理財放行已為業界翹首以待。2004年10月底,證監會向基金公司下發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證券投資資產管理業務暫行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同年12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了《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特殊法人機構證券賬戶開立業務實施細則》,基金開張獨立賬戶理財似乎已成定局。但其后卻未有下文。 接近基金部的人士告訴本刊,《草案》出來之后之所以沒有下文,是由于幾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第一,獨立賬戶的法律關系沒有明確,它是屬于委托還是信托?因為這涉及到很多利益和關聯交易的問題,如是委托就難以監控。如是信托,全權由基金公司來做,相對容易監控; 第二,業務模式難以確定; 第三,不同賬戶間的防火墻如何建立; 第四,相關業務資格如何獲取; 第五,費率問題。 “這些都需要研討,需要制定一個嚴密的東西。證監會希望通過海南會議聽取大家的意見,現在對于上述問題仍沒有結論。” “但有一種可能就是將2004年《草案》中確定的基金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三種方式中‘委托代理型單獨賬戶資產管理’去掉,只剩下‘基金資產管理業務’和‘信托型單獨賬戶資產管理業務’兩種”。因為“如基金公司有為委托理財賬戶輸送利益的嫌疑,它完全可以推諉是委托方作出的投資決策,從而規避監管”,而“‘基金資產管理業務’和‘信托型單獨賬戶資產管理’至少在可監控范圍之內”。有知情人士給監管層支招兒。 這或許可以理解成為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的雛形。 不得不放 扶持本土基金能夠與國際資產管理大鱷相抗衡,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金融業全面放開承諾履行愈行愈近之時的要務。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自2001年11月10日中國入世之日起,允許外國服務提供者設立合資公司,從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最多可達33%。中國加入后3年內,外資應增加至49%。 目前已經是中國入世的第5個年頭的開始,合資公司的外方股東也普遍將持股比例上升至49%,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抑或第二大股東。此外,籌建中的中歐基金管理公司,意大利倫巴達銀行有望以持股49%成為第一大股東,國都證券和平頂山煤業集團則分別以47%、4%的持股比例居次席、三席。 盡管基金業對外資全面放開的時間尚不清楚,香港方面有消息傳來,美資公司Alliance Capital將于3月在上海成立國內首家由外資全資擁有的基金管理公司。 這些涉足國內基金管理業務的外方股東一般都是在國際資本市場有數十年運作經驗的混業金融集團,抑或資產管理集團,他們不像僅僅圄于公募基金業務的本土基金公司,一旦資產管理業務全面放開給國內基金業,他們領導的合資抑或獨資基金在風險控制、產品設計、防火墻設置等各個方面都可實現“活體移植”,年金、私募無一不是其強項,本土基金從無到有的構架過程之中,資產管理的市場份額有多少會等待他們的長成呢? 特定資產管理業務的牌照亟待下發,本土基金公司需要一個相對低烈度的競爭環境過渡為資產管理公司。 利益輸送之虞 然而中國基金業從1998年正式獨立出券商業務至今,似乎始終也沒有擺脫“利益輸送”的陰霾。早期的基金黑幕,到近期的“公募給社保輸送利益”嫌疑,再到最近的興業可轉債基金暫停申購事件,信任危機是國內基金業的影子,揮之不去。 這也是獨立賬戶理財從2004年形成草案之后直到今天依然沒有出臺的根本原因。 許了基金公司獨立賬戶理財業務的同時,如何保障公募基金持有人能夠獲得公平的對待? “機構客戶大額資金存入基金獨立賬戶之后,肯定會不斷跟進,甚至提出他們自己的想法,對我們的投資施加壓力。而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分散,他們不滿只能用腳投票,并不會對我們構成即時的壓力。公司資源的確有可能向機構客戶傾斜。至于是否會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則不好評論。”有基金公司人士很直率。 “防范風險方面肯定是從體制方面入手,建立更加健全的風險控制機制。但是現在還在征求意見階段,沒有什么具體的措施可以談。”上述接近基金部的人士表示。 銀河證券首席基金研究員胡立峰則認為,上述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基金的大、小持有人的話語權不對等,“如果公募基金每年至少定期開一次持有人大會,基金公司自然能感受到現實的壓力。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實行基金公司制,即每一個基金投資者都成為股東,公募基金持有人就可以用手投票,在確定利益受到損害時更換基金管理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