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基金負重前行 生存狀況并無太多改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2日 13: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在2005年年報披露利好的刺激下,滬深基金指數再次成為大盤的領漲指標。 3月28日,滬市基金指數上漲2.35%,深市漲幅2.93%,為2005年11月8日以來的最大漲幅,八成封閉式基金創下本輪行情新高。
市場大環境有所好轉,然而在2006年一季度,基金的生存狀況并沒有太多改變,可以預見的是,基金公司仍將面臨多重市場壓力的考驗。 隱憂 截至3月28日,共有139只基金披露了2005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這139只基金合計實現凈收益為-8.56億元,不過更大規模的浮動盈利填補了凈收益的損失,73.31億元的經營業績差強人意。 但是,封閉式基金平均折價率日益惡化的趨勢并未得到改變,直至近日,封閉式基金出現了“井噴式”行情。 據統計,行情啟動前,封閉式基金的平均折價率近30%,大規模基金如基金鴻陽的折價率一度達到50.21%,6只基金的折價率超過48%。而十余只具有現金分紅能力的封閉式基金公布了分紅方案,比如說基金安順每10份派現0.56元,提升了封閉式基金的短線魅力。 同時,大盤基金自身也有價值回歸的內在要求,封閉式基金行情啟動。折價率最高的基金鴻陽漲幅也最明顯,3月28日達4.60%。 從年報中不難看出,QFII等新增資金對封閉式基金建倉的步伐依然在加快,QFII的持倉比例從2004年底的0.61%提升到2005年底的3.32%,這些數據都增加了市場的信心。 從2005年折射出的另一個現象是,基金經理跳槽風越刮越盛。 統計顯示,2005年,離任的基金經理高達87人,占基金經理總數的40%以上,從總人數和百分比上講,這一數字都創下了歷史最高水平,而這還不包括各種沒有披露或者內部已經實際調整的人事變動。 在上述離任的基金經理中,9人的任職期限短于半年,35人(次)的任職期限不到一年。平均任職期限只有一年,而26家貨幣基金中就有13只更換了基金經理。 從客觀因素來說,基金業處于成長期,人才短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基金公司之間就不得不紛紛挖角,解決基金經理缺乏的狀況。而從主觀因素來說,基金公司短期業績考核的政策也導致基金經理頻繁流動。 所幸,監管層注意到了這一現象。據悉,證監會正在擬議《基金投資人員管理指導意見》,對基金投資人員各方面行為進行合理約束,其中就包括基金經理聘用和流動問題。 據悉,擬議中的指導意見,就是旨在促使基金公司和基金投資人員形成雙向的約束機制。 業內人士表示,制定避免人才流動,保持公司團隊的穩定制度,依然是基金公司2006年的重任。 分紅化解贖回壓力 進入2006年來,市場的好轉并沒有給基金公司帶來期盼中的“好日子”。 近日,上證綜指徘徊在1300點附近,此時與去年市場低點的998點相比,已經上漲了近30%,但基金遭遇大面積贖回已注定是不可挽回。 據業內人士測算,2006年第一季度,將有近500億的基金份額被贖回,而根據證監會首次發布的基金行業月度統計報告,2006年1月份,因為巨量贖回而導致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配置型基金)被動拋售持股,從股市抽離資金約220億元。 這些資金包括多種:機構套利資金如上證50ETF,多次爆出天量,并且其凈贖回規模達到13.29億份;另外的則是獲利資金或解套資金,由于1月份大盤大幅上漲,在臨近千三的關口,這部分資金已經獲利豐厚或成功解套, “這是基金的宿命。”某基金公司人士很是無奈,“至少近幾年內,無法擺脫。” 他所說的基金宿命之一是,每每股市走好,基金卻要承受巨大的贖回壓力。顯然,現在基金面臨的壓力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巨額贖回下,最為尷尬的還是部分小盤基金。 如股票型基金萬家公用、混合型基金銀河收益和債券型基金國泰債券等,基金規模都在5000萬邊緣徘徊。根據相關規定,基金資產凈值連續60個工作日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基金管理人將宣布基金終止——可以說,這些基金的一只腳已經踩到了生死線上。 每每面臨巨額贖回,基金便以分紅作為最后手段,試圖挽留住投資者。 截至3月17日,在不到三個月,基金分紅的總次數已經達到100次,比2005年全年僅少20次。其中混合型基金的分紅次數更是創歷年之最,達到42次,股票型基金的分紅次數達到44次,直逼2005年全年的分紅次數。而這兩類基金恰好是贖回最為嚴重的產品。 中低風險產品搶風頭 除了頻繁分紅,基金要在市場開拓上再進一步,還需依靠產品創新來轉移贖回壓力。 “發生巨額贖回后,基金公司進行過調查,其中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特別是解套資金。這些資金很難再重新回流回來,因此,基金公司把注意力放在創新品種上,希望能夠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基金公司市場總監表示。 為此,市場上一度新發的11只基金中有7只股票型基金,然而,進入到3月,大量的中低風險產品唱起了主角。 3月份,友邦華泰、南方基金的中短債,匯添富的貨幣,國泰的保本,華安和易方達的ETF紛紛上市。繼國泰金象之后,國泰基金推出旗下第二只保本型基金產品,國泰金鹿。友邦華泰正在推出首只中外合資的中短債基金。 過去兩年多,沒有任何一只指數基金能夠達到基金業績的平均水平,或是超過股票型基金指數。市場對指數基金產生了懷疑,但是作為指數基金的延伸,ETF卻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 上交所的友邦華泰上證紅利指數ETF、南方小康指數ETF多只ETF正在籌備中, ETF產品的擴容升級已經成為2006年基金發行市場最大的亮點。 而在偏股型基金中,基金投資跟風、同質現象依舊存在,要改變這一現狀,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的質量要進一步提高,增加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數量,而基金的投資風格也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