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中短債基金 > 正文
 

固定收益蛋糕越做越大 中短債基金再戰江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0日 08:0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本報記者 韓如冰

  暌違市場半年之久的中短債基金本月“開閘”,南方多利和友邦華泰中短債進入在銷基金的行列。據了解,還有數十家基金公司正等待旗下中短債基金的發行批文,其中不乏一些已經擁有貨幣市場基金的基金公司。 

  由于中短債基金的目標客戶和貨幣市場基金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交叉,市場認為其規模將出現此消彼漲的態勢。但從目前來看,兩類基金的規模均呈現了較好的增長,隨著基金投資者的日益成熟,基金公司深耕產品設計的目的得到初步實現。

  短債基金不會沖擊貨幣基金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居民儲蓄突破15萬億元大關,與此同時,城市居民的理財意愿也不斷增長。不少投資者表示,希望其活期存款賬戶“閑錢”在保證存款流動性的同時,能獲取高于銀行存款的收益率,因此,貨幣市場基金和中短債基金成為這類投資者的選擇。

  單從收益率來看,貨幣基金的合理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短債基金則達到了2%以上。在流動性相近的情況下,中短債基金有望獲得高于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這也正是其業績比較基準設定為兩年期定期存款稅后利率,而不是像貨幣市場基金那樣普遍以一年以內的存款利率作為比較基準的原因。

  由于同屬固定收益品種,市場上有觀點認為,中短債基金會去爭奪貨幣基金的市場,首當其沖受損的就是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分份額。對此,博時基金副總裁李全認為:“并非所有貨幣市場基金的持有人都適合轉戰中短期債券基金。”南方基金公司的一位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也表示,目前市場資金比較充裕,中短債基金面世不會沖擊貨幣市場基金。盡管收益上中短債基金高于貨幣基金,但由于中短債的基金久期比貨幣基金長,風險也相對較高,在利率波動時,中短期債券基金的凈值波動一般會高于貨幣市場基金。

  從市場上現存的兩只已經運作中短債基金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看,并未出現旗下兩只固定收益品種爭奪市場,出現沖突的狀況。易方達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易方達月月收益基金發行至今,沒有對旗下的貨幣市場基金造成影響,在月月收益基金成立后,貨幣基金規模突破100億。而博時市場部有關人士也表示,由于同屬固定收益類基金,在營銷宣傳的作用下,博時6號的推出對博時3號是有積極的作用的。博時6號發行期間,博時3號(博時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不減反增。在3季度,博時3號的規模從95.47億增加到了117.8億,4季度也一直保持在這樣的規模水平。

  銀行理財師建議:如果手中一筆資金閑置期在3個月以上,不妨將其投資中短債基金,可享受高一點的收益;但如果另一筆資金可能隨時急用,不妨就買貨幣市場基金,以免贖回中短債基金時正好在其凈值的低位而蒙受損失。

  產品設計進入精雕細琢時代

  從最高風險的

股票型基金、中等風險的配置型基金、到低風險的貨幣基金市場基金,不難看出,博時、易方達、南方這些國內超大型管理規模的基金公司已經搭建完成主流基金產品線,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第一輪基金產品線完成的標志。在完成產品線基本布局之后,這批基金公司即著手開始進行產品線的第二次設計,此次設計的主要路徑之一就是在原來的基金產品中進行深入挖掘。這也是這類公司在擁有貨幣基金的基礎之上,再選擇發行被喻為貨幣基金增強版的中短債基金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短債基金的面世,基金產品設計進入精雕細刻時代。

  以南方基金公司為例,已形成貨幣市場基金、保本基金、債券型基金、配置型基金、純股票型基金等風險度由低到高的產品線。南方基金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對固定收益產品進行精雕細刻的目的,就是要讓同一種基金產品呈現多樣化的色彩,從而滿足投資者多元的投資要求。據記者了解,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在推出南方多利之后,將擁有三只特點不同、風格有所區分的債券基金產品,讓偏好低風險、穩健收益的投資者有了更廣泛的選擇余地。

  目前,市場上有近30家基金管理公司發行了貨幣市場基金,這其中不乏一些成立較早、產品線較為完善的老基金公司,由此看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同時管理貨幣市場和短債基金兩種類型相似的固定收益品種并不奇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5,9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