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輸送如飲鴆止渴 讓持有人賺錢自己才能賺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1日 09:12 中國經濟時報 | |||||||||
張東臣 “先讓基金持有人賺錢,自己才能賺錢”。按理說,這應該是基金管理公司賺錢的邏輯。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基金公司“誠信經營”、“全力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建
由于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在股權分置改革的停牌期間提高了對價標準,招行股票和轉債復牌后必然會大幅上漲。這對持有大量招行股票和轉債的興業可轉債基金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基金凈值也會“水漲船高”。此時,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興業基金管理公司突然發布公告宣稱“為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要對興業可轉債基金暫停申購。 筆者最初看到這則公告時,也曾善意地認為這是興業基金公司的一大“義舉”,堪稱行業表率。不幸的是,后來的事實證明興業基金公司并未做到切實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相反,公司被指為“存在利益輸送嫌疑”。 及至興業基金發布澄清公告,11筆共計4.52億的巨額申購才被迫公布出來。原來,就在興業可轉債基金暫停申購的前一天,該基金公司的大客戶們進行了投機套利。意味深長的是,該事件的被揭源于一位基金評價資深人士對基金業的不信任。在他看來,興業基金公司這種看似很“高尚”的行為完全不符合當下基金行業的“常理”,背后不可能沒有“貓膩”。 為什么原本合乎邏輯的行為反會讓人吃驚,被認為是有違其經營本性?這只能說明國內基金業已偏離了其應有的賺錢邏輯。 “人無信不立,店無信莫開”。對基金業來說,信譽更是像生命一樣寶貴。因為,基金實際上是一種信托契約,沒有誠信,這個行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然而,基金公司的經營者們卻似乎看不到這么遠。一旦受到眼前現實利益的蠱惑,誠信就被暫時拋到了一邊。 “向大股東輸送利益,向開放式基金輸送利益,向保險資金輸送利益,向大客戶輸送利益……”持有人的利益一次次被犧牲,基金業又有什么理由去責怪“基民”短視、“排名”無情?當下次行業再陷入冷清,公司面臨巨額贖回、銷售無門時,不如反求諸己吧。 一位哲人曾說過:“一兩的真誠,等于一噸聰明的價格。”基金公司的人員個個高學歷、高智商,最不缺的就是聰明。可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為聰明者往往也會做出最愚蠢的事。不知基金公司在進行這些利益輸送活動時,是否還記得“紙里包不住火”、“誠信乃基金立業之本”這些常識。 利益輸送好比飲鴆止渴,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就拿“向大客戶輸送利益”這事兒來說吧,就真能換來基金規模擴張嗎?為此犧牲公司的品牌和形象,值嗎?犧牲持有人的利益就是背信棄義、過河拆橋。“今天你可以犧牲他,明天就可以犧牲我。”一旦失去信任,不僅原來的持有人要遠離你,就連賺了錢的套利資金也會不相信你。失去品牌和信譽的基金公司終將受到整個市場的唾棄。 正因為在“賺錢邏輯”上出了偏差,興業基金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才讓人大跌眼鏡。面對來自專業機構和媒體的質疑,公司固然應公開予以澄清,但也大可不必表現出急于“捂蓋子”的對立心態,更不必措辭激烈,抓住媒體記者文中的小失誤就興師問罪,這反而給人以避重就輕之感。 古人云:“道吾惡者為吾師,道吾善者為吾賊”。也就是說監督我的人都是愛護我的人,而給我護短的反而是害我的人。君不見,“基金黑幕”被揭后,國內基金業更加規范,理性投資成為主導,很快就迎來了行業發展的“井噴”;君不見,“封閉式基金輸送利益”現象陸續被揭后,許多封閉式基金的凈值直線上升。所以,對于來自外部的監督,基金公司不必如臨大敵、處處設防,而應表現出大度、歡迎的姿態。這樣反而能贏得公信力。 總之,只有把持有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搞清楚基金公司本身的“賺錢邏輯”,這個行業才能有更大發展。華夏基金公司提出的一句口號是“為信任奉獻回報”,如果把這句話改為“為回報爭取信任”,倒完全可以作為當下國內基金業奮斗的目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