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正文
 

保險業回應做空千三陰謀論 表示沒有義務當金剛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5日 16: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孟薌 北京報道

  本周,保險資金“做空千三”成了千夫所指。

  近日,博時基金管理公司發布公告,暫停旗下兩只基金申購及轉入業務,步其后塵,興業基金、長盛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鵬華基金、中信基金等近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也相繼發
布了暫停申購和轉入的公告。

  中國證監會一紙《關于應對中石化收購事件可能引起的套利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使基金業“暫停申購和轉入”成為一種常態。而這是針對基金業最大的股東保險公司的,防止保險資金從基金業贖回。

  千三失陷誰之過?

  大盤上攻千三的失利,市場普遍將責任歸咎于保險資金大量贖回基金,進而導致的基金拋盤打壓了股指,更有基金公司認為這是保險資金的一次集體出逃。

  對于如上說法,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部門負責人表示了他的不同意見。

  從技術層面分析,自2005年12日5日以來,股市開始回暖,從當時的1079.2點逐步爬高,至2月15日的1299.17點。“43個交易日中,股指上揚20.83%,漲幅相當可觀,前期套牢資金存在強烈的獲利回吐欲望。”他說。

  曾經一度被稱為“鐵底”的1300點關口被擊穿后,反轉成股指上行的“鐵頂”。

  “我們的研究部門早已經出具這樣的報告,預計1300點會有一場拉鋸戰,這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卻被業內稱之為保險資金制造的一場陰謀,保險資金自然感到冤枉。”

  該人士續稱:“再從政策層面上看,股權份制改革仍在攻堅當中,新老劃斷何時出臺?在這樣一個對未來情況不甚明朗的時期,保險資金沒有義務充當證券市場的‘金剛’。”

  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分管投資的高管對記者說道,保險資金的確是長期資金,但不是“長期不動”的投資,凡是投資,都要逐利。基金公司集合的廣大“基民”的資金,保險資金也是無數投保人的資金,大家公平競爭,沒有對錯之分。“把所有的矛頭全部指向保險資金的同時,可能隱藏了其他暗流。”

  另一個簡單的道理是,保險公司間的競爭比之基金公司間的競爭更加充分,從收保費就已經開始,因此難言“合謀”。此外,保險資金已經可以直接投資股市,他們的錢還在那里,如果蓄謀‘集體出逃’,打壓了股指,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上述高管進一步分析認為。

  “去年年底,贖回已經開始,只是沒有現在這么大量。”一位基金經理坦言。他分析認為,最早的贖回從散戶開始胎動,由于決策流程較之散戶更為復雜等原因,保險資金、QFII、社保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等機構投資者的贖回還比散戶晚了半拍。

  各持一辭

  根據保監會官方網站資料,保險資金已經占到基金業管理資產的1/4,而在所有的投資渠道中,只有基金業給保險資金帶來的總體收益始終是負數。

  時間進入2006年,保險與基金的博弈愈演愈烈。“此次證監會緊急下發通知,10家公司相繼公告,全都事出有因。”一位證券市場的資深研究員說。

  該研究員稱,2005年12月28日,興業可轉債基金曾發生11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申購,申購金額總計超過4.5億元。“事實上,巨額資金看中的是它對正在股改定價的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股票的重倉。”

  1月中旬,招商銀行復牌當日即暴漲停,一場豪賭讓這股套利資金賺了個盆滿缽滿。也正由于巨額資金的稀釋,興業可轉債基金持有人的收益,每個基金單位下降了26%,經該研究員計算后說。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對興業基金利用信息優勢,實施利益輸送的指責,對象直指保險資金,與此同時,保險資金也被和“套利資金”劃上了等號。

  人保資產管理公司一投資人士認為,上述事件的明顯漏洞是,基金公司每季度才公布一次對股票的持倉情況,外人是如何獲知興業可轉債重倉持有招商銀行?招商銀行未發布新的對價方案之前,機構緣何料定方案一公布股價立刻上揚?“因此非常有理由相信,是基金公司為了向機構提供‘貼心服務’而提前泄露了相關信息。”

  “說起來,這樣的短期套利都是蠅頭小利,對于改善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的總體狀況幫助不大,但是既然市場上有這樣的機會,沒理由不抓住。”該人士對其投機的心理并不諱言。

  為了保護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證監會下發《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制定相應申購、贖回的政策,防止部分機構借機套利。

  “但是,按照《證券基金法》的規定,只有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才能決定基金暫停申購或贖回的事宜,但是監管機構以通知的形式就決定了上述事項,并不合乎程序。”該投資人士表示了他的不理解。

  前述證券市場研究員認為,證監會這次也是特事特辦,出于查漏補缺,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初衷緊急下發《通知》也是無可厚非,相信如果召開持有人大會,結果也是一樣的。

  在國外,甚至是基金業發達的美國,類似的套利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基金業自身的管理同樣重要,不能總是把問題推給對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9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