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正文
 

2005年度中國企業年金市場報告之企業表現(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22:35 中國養老金網

  企業是企業年金業務的起點和源頭,也是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的衣食父母。只有企業真正認識到企業年金在其人力資源戰略和養老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積極主動地建立企業年金計劃,企業年金事業才能成為不舍晝夜的源泉之水,成為根系大地的參天大樹。在中國,盡管現代化的企業機制還正在建立,國有企業也正忙于改制、市場化,甚至有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還沒有繳納或處在虧損狀態,這樣的情況下讓大部分企業將短期激勵機制和中長期保險機制結合起來,還有一個過程,但是,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始意識到了企業年金對于企業的重要意義,從長期看,建立企業年金是企業長治久安的必備利器。

  一、按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分類:

  1、關于國有大型企業集團

  上表所列的企業以大型國企為主,多數是壟斷性、資源型企業。比如電力、石化、

郵政等等,這些企業沿襲了全民所有制企業重視員工福利的良好傳統,其人力資源戰略更偏重于長期穩定的員工培養和激勵。大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人員素質普遍較高,他們熟悉勞動保障和員工福利的相關法規,而且,企業內部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保證相關法規的實施。與民營企業相比,這些國企一直是勞動力市場的模范雇主,系統全面的員工福利體系成為他們招徠人才,留住人才的法寶。而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優秀的人員素質更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企業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是他們推行企業年金制度的物質基礎。因為根據《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只有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履行繳費義務,具有相應的經濟負擔能力的企業才可以建立企業年金。在這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效益真正形成了良性互動。

  2、關于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總部有絕對的管控能力,各個分支機構無權決定主體補充養老保險計劃;各家公司財務狀況起伏較大,但就普遍而言,贏利水平不高;企業員工一般不多,一般在幾百到二三千之內。屬于中大型企業。員工年齡結構比較小,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下。個人平均投資理念尚可。以往的福利政策以發現金收入為主,不太注重長遠的退休福利。往往沒有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但有較強的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和意愿,而且最近也有了一些轉變:逐漸傾向于穩健、持續地發展,重視員工長遠的福利。對投資回報和風險有正確認識,對待風險態度仍偏向于保守,但個別企業(高科技等)例外。由于國外同業的養老福利制度的影響,逐步有一定意愿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偏好有穩定回報的投資工具,不希望波動,但又渴望有好的投資回報。對價格比較敏感。一般集體決策,有較長的決策周期。

  總而言之,這類企業的個體差別較大,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它們會成長為舉辦企業年金制度的另一主體。

  3、關于中大型民營企業

  在企業年金領域,民營企業明顯比國企慢了半拍。在溫州商報的一次采訪中,某大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說,企業年金是為職工謀福利,對于企業來說,還可以合理避稅,是一件好事。但是現在企業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因為企業現在在一些大的投資項目上都還缺少資金,哪里還考慮得到職工未來的補充養老保險。這位企業老板的說法,可以說是大多數民營企業主的普遍想法。總體而言,民營企業的企業年金計劃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及以建立正確的福利制度觀念和投資理念。

  二、按地區分類:

  通過企業列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經濟發展水平和當地監管部門的態度對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是多么重要。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不但經濟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更重要的是當地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稅務等政府部門對于企業年金相當重視,在05年相繼有本省企業年金實施細則、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出臺。在企業年金市場啟動初期,當地政府部門的鼓勵和積極態度對于企業年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必須指出的是,企業性質、歷史傳統和經濟效益僅僅是建立企業年金的有利條件,并非充分條件。以下是兩份調查報告的結論:

  (一)、中企聯一項對大型國企的調查顯示,目前,有55%的被調查企業負責人表示,五年內,本企業沒有建立企業年金的計劃,有30%的企業主認為企業完全沒有年金責任。更有49%的企業根本不知企業年金為何物。在準備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中,也存在著人力資源、財務、工會等部門協調溝通不暢,部門本位,企業領導不夠重視等問題。

  (二)、太平人壽一份2005年的企業年金調查報告顯示,81.6%的企業愿意考慮建立企業年金計劃,73.7%的企業認為年金稅優政策有吸引力。可以說,目前很多企業對企業年金市場還是非常關注的,他們對企業年金市場的健康發展有著強烈的愿望。

  不管調查報告結論怎么樣,都說明一個問題,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需要企業真正了解、真正參與。

  我們相信,隨著企業年金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認識到企業年金的重要作用,并加入到企業年金主辦人的行列中來。

  獨家聲明: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中國養老金網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中國養老金網書面授權。欲轉載者請致電:(86-10)82628888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上一頁] [1] [2]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5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