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專家觀點
中國企業年金市場具有政府主導,理論先行,構架完成,市場推動的特點。在企業年金的框架設計,監管模式,市場主體選擇、業務流程規劃等領域,學術研究機構的養老金專家和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的企業年金管理專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他們獻策建言,協助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了基本的運營模式框架和市場準入規則,在企業年金管理機構的資格評審中,他們嚴格把關、反復篩選,為企業年金選出了高效、稱職的好管家;另一方面,在年金市場培育階段,他們傳播企業年金知識,研究解決管理機構在市場開發方面遇到的難題。企業年金專家以其豐富精湛的專業知識,心憂天下的學術責任感,中立公允的學術立場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他們的聲音永遠值得所有的企業年金市場參與者用心聆聽。
管理機構企業年金管理專家的言論觀點直接體現在其所在機構企業年金工作實踐中,下面是部分學術研究機構養老金專家在本年度表達的有關企業年金的觀點。
鄭秉文 |
《OECD企業年金治理準則》 |
DC、DB型年金管理計劃區別與國企選擇 |
年金市場四大金剛就位 |
年金選秀 鮮為人知的故事 |
析企業年金與社保制度 |
“一升一降”適度調整企業年金和社保比例 |
建立社保“長效機制”的10點思考 |
年金托管人負有一定外部告密責任 |
年金治理主體缺位繞不開的難題 |
企業年金的公平與效率 |
社保改革要善從戰術入手實現戰略目標 |
社保制度還是應該堅持“補救型”模式 |
十一五期間社保改革的12個重大問題 |
什么是企業年金 DB模式與DC模式? |
信托型年金制度為首選 |
鄭秉文訪談:什么羈絆了我國年金發展 |
鄭秉文---金融文化對歐美企業年金制度的影響 |
鄭秉文企業年金治理的一個圭臬 |
巴曙松 |
巴曙松 企業年金風險監管五對策 |
巴曙松:當前我國企業年金監管協調機制的建立 |
巴曙松:借鑒OECD完善治理結構是年金安全的保證 |
巴曙松:培育年金須構建風險監管制度 |
巴曙松:企業年金市場發展需多方面政策配套 |
巴曙松:企業年金市場風險防控須關注 |
巴曙松:為機構開拓年金市場支四招 |
企業年金的關聯交易監管框架研究 |
企業年金市場:開局與挑戰 |
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應完善 |
誰為企業年金基金保安全 |
稅改要為資本市場發展助力 企業年金稅優問題最迫切 |
中國企業年金市場:機遇與挑戰 |
楊燕綏 |
企業年金:用什么保證安全 |
企業年金市場亟待稅收政策撬動 |
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將統一 |
楊燕綏:企業年金計劃的產權處理和信托制度安排 |
楊燕綏:企業年金理事會的角色與功能 |
楊燕綏:企業年金的理論與實踐 |
孫祁祥 |
孫祁祥:鼓勵社保與商業年金齊飛 |
于小東 |
我國企業年金發展需要解決幾個問題 |
何
平 |
何平:地方及行業年金管理機構的出路與發展 |
何平:企業年金中的政府責任、企業稅收和監管 |
何平促進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三大措施 |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現狀與評價 |
央企企業年金業務亟待突破瓶頸 |
鄭功成 |
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年金要發展 功夫在其外 |
鄭功成:養兒防老還是社會養老 |
鄭功成: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意味著什么? |
庹國柱 |
年金開閘連鎖效應 平安太平團險分拆 |
托型還是契約型DC計劃還是DB計劃 企業年金運作模式應鼓勵多樣化 |
應當允許 DB計劃與DC計劃并存與競爭 |
鄧大松 |
論中國社會保障基金治理結構與管理模式 |
企業年金的運行與管理 |
施明才 |
企業年金市場亟待稅收政策撬動 |
施明才:專業年金管理公司的職能定位及其生存發展 |
林
義 |
林義教授:關于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年金的思考 |
崔少敏 |
機構搶食年金蛋糕 |
李紹光 |
共謀企業年金市場發展出路 --中國企業年金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 |
林毓銘 |
美日企業年金制度與我國完善 |
獨家聲明:
新浪編者注:本文為中國養老金網授權新浪網獨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體及網站不得轉載,除非獲得新浪網及中國養老金網書面授權。欲轉載者請致電:(86-10)82628888轉5173聯系。本文觀點純屬作者個人意見,與本網站立場無關。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新浪財經頻道的支持,歡迎賜稿與合作。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