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正文
 

2005基金業品牌榜:嘉實債券 同類基金唯一五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16:21 《產權市場》

  截至2005年12月30日,根據晨星業績排行榜,嘉實債券(資訊 凈值 論壇)基金一年總回報率達到13.13%。基于嘉實債券基金低風險、高收益的表現,在同類型基金中,嘉實債券基金被晨星評為唯一的五星級。

  嘉實

理財債券基金能夠奪得2005年債券型基金回報率冠軍寶座,這應該是個冷門。要知道,在2005年4月份,該基金的凈值只有約0.946元,在同類基金中當時是榜尾的常客。
嘉實理財債券基金能夠奪得2005年的債券型基金回報率冠軍,這又不是個冷門。統計數據顯示,該基金2005年回報率高達13%,以絕對優勢奪魁,而且這個優勢早在9月底時就已基本確定。

  基金凈值回報率發生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除了得益于天時——債券市場出現罕見的牛市行情,得益于地利——嘉實固定收益部門的強力配合,還得益于一個人,他就是4月底才開始接管嘉實理財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劉夫。

  “積極投資,穩健回報”是劉夫所追求的投資理念。“積極投資”就是主動地運用各種資產配置策略和戰術性資產選擇策略,以達到趨利避害的投資效果;“穩健回報”則是指不以追求過高的風險收益為主要目標,而注重在較低的風險承受水平上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

  嘉實債券基金從整個投資思路和組合安排上都是非常注重凈值的波動,盡量避免凈值的大幅度波動,或者在整個投資理念上為了不會為追求一個高的收益率同時去承擔一個高的風險,而是主張在一個可控的風險范圍內追求適度的增長。但是往往這樣做,業績增長反而很穩定,絕對增長率會很高。

  嘉實債券基金以本金安全為前提,追求較高的組合回報。投資理念方面,嘉實債券基金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定量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債券的投資價值,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嘉實債券基金采取主動的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通過對投資組合的相對價值分析,充分挖掘收益率曲線動態變化而帶來的潛在的投資機會;應用久期調整、凸度挖掘、息差比較等策略構建組合,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劉夫認為,對于債券基金來說,債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轉債由于具有轉股的功能,因此它的債性比較弱,而這一點往往會導致凈值的波動加大,使得投資者很難對這種基金的收益和風險作出一個合理的判斷。“因此,我們去年對可轉債的配置比例一直非常低,盡管這也讓我們一度失去了一些比較好的機會,但是我們的風險卻大大降低了,這是我們的基金凈值能夠穩定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劉夫認為,去年純債的機會特別好,包括國債、企業債、金融債的一、二級市場都為債券基金提供了很多機會。嘉實去年的大類資產配置比較合理,年初時通過對市場的整體分析認為,去年純債的機會會比較大,所以將主要的資產配置在了純債上,順應了2005年市場的一個特點。

  要在“積極投資”的基礎上獲取“穩健回報”,難度是相當大的。劉夫認為,要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其關鍵就是在于前瞻性的研究。目前嘉實基金公司在債券投資方面的投入是相當大的,嘉實從國外聘請了一個顧問,還派遣人員專門到合資方——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做專業的培訓。可以說,嘉實基金擁有業界最大的固定收益團隊,公司固定收益部設有4個研究員專門負責進行研究,另有還有4個負責投資,而基金經理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最終的決策。

  盡管債券基金目前并不景氣,但作為風險相對非常低、有分流儲蓄資金功能的

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本身的市場機會也是非常大的。2003年以來
股票
基金規模的迅猛擴大正是得益于股票市場投資難度的大幅提高,劉夫認為同樣的事情也將在債券市場再次發生。

  對于債券市場投資者來說,以往那種單純依靠判斷市場的漲跌來賺錢的盈利模式將會逐漸被淘汰,轉而將會被利用信用息差來盈利的模式所替代。而這種模式一方面需要投資者擁有對信用風險的很強的分析和估值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資者要有很強的對衍生金融產品的結構進行組合管理的能力。

  鑒于以上原因,劉夫認為未來幾年市場對于專業債券理財工具的需求將會大大加強,這無疑將給債券型基金在規模擴張上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 (文/趙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7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