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正文
 

保本基金大開創新之門:權證投資釋放賺錢效應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14:3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佳 深圳報道

  根據晨星(Morningstar)中國的最新統計,5只保本基金的年平均回報率超越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成為2005年以來的“黑馬”。實際上,保本基金在我國具有廣大的市場需求,從現有的幾只保本基金來看,平均規模超過20億,成立以來全部實現了保本的基本要求,并且實現了絕對正回報。

  權證投資拉升回報

  自1月9日開放申購,截至1月13日,南方避險(資訊 凈值 論壇)增值基金二次開放申購的申購額已經逼近10億,其認購對象幾乎全為個人投資者,且其戶均持有數已經超過6萬份。

  2005年南方避險以近13%的凈值增長率高居保本基金年度收益排行首位,賺錢效應致其二次開放申購巨額放大。此外,保本基金日常一般不開放申購,或者開放申購但不提供保本,而“保本”概念對投資者很具吸引力。

  “保本基金存在一個保本的周期,因而可以歸類為一種半

封閉式基金產品。對于投資者而言,保本基金還比較陌生,很多投資者還不知道保本基金是怎么回事的時候,保本基金就因募集結束而關閉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場總監表示。

  以傳統市場環境為例,保本基金的操作方法是,通過購買一定剩余期限的債券,從而鎖定風險。同時,管理人將安全墊(風險損失限額)進行放大投資于股市,并隨著時間的變化和

股票資產價值的變化,不斷調整計算風險損失限額,根據基金凈值和風險資產值的變化,適當調整放大倍數重新計算股票投資上限后,按新上限相對于老上限的變化進行股票買入或賣出的動態調整。

  而事實上,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這樣的投資策略很難獲得超額收益。

  據記者了解,2005年因股改帶來的權證重啟令保本基金大開創新之門。以權證實現組合保值增值的保本型基金、以權證為主要投資標的的權證基金和以權證控制組合風險的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已經誕生。

  “南方避險在操作中已經運用了權證與股票組合實現無風險收益的方式。”南方基金人士透露,而這應該是其收益率遠超其他4只保本基金的主要原因。

  “利用權證產品的特點來進行保本基金的投資,相當于歐式保護性賣權策略。最簡單的是購買股票的同時搭配一個以該股票為標的的認沽權證,若期末股價低于合約執行價格,則可以行權;若期末股價高于合約執行價格,則不必行權,即可保有高于合約執行價格的投資組合價值,雖然會損失購買權證的成本,但并不限制其可能的最大利益!睆V發證券一研究人士表示。

  審批難放行

  權證產品重新出臺之后,保本基金經理利用權證高杠桿性的特點,構建一種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保本基金在理論上具備了在基于本金安全的基礎上追求更高收益產品的可能,為傳統意義的保本基金賦予了新的生命。

  而在兩年半的時間內,國內只有5只保本基金成功發行成立。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5年上半年,就有三四家基金公司醞釀在年中、年尾時候報批發行保本基金,其中不乏已有保本產品的基金公司。但是,這些計劃由于種種原因都未能成行。

  “這樣的考慮是基于在所有基金2005年的中報中保本基金已經奠定了靠前的收益率,而市場調查的結果顯示,個人投資者對保本基金的需求量大大高于股票基金。”一基金公司人士說。

  據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12月末,我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28.72萬億元,同比增長18.95%。截至去年12月末,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41050.99億元。

  有專家分析,居民在對利率水平認可度有所降低的前提下仍然追捧儲蓄存款,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存款投資渠道匱乏。近期股市盤整,投資者剛燃起的投資股票信心再次下降;國債發行量有限又難以滿足需求,居民苦于缺乏投資渠道,只好被動儲蓄。

  如果此時有更多更為成熟的保本基金引入市場,對于為居民提供低風險的

理財渠道、有效分流居民儲蓄而言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保本基金主要還是投資債券,2005年股市低迷,管理層并不希望這些資金分流本來就很少的股市投資資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4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