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貨幣市場基金 > 正文
 

貨幣基金蓄水池開閘 股市和股票基金可能受益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1日 09:24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軍 北京報道

  四季度貨幣市場基金規模首度下降,與此同時,去年12月以來大盤在拉升過程中逐漸放量。有跡象表明,部分從貨幣市場基金中流出的資金可能成為股市增量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

  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下降

  日前,基金公司披露了2005年12月31日的資產凈值和份額凈值數據。天相數據統計顯示,四季度,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明顯下降。這一事實很容易被忽視,因為從全年的角度看,較2004年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增長了約1200億份,增速近200%。但與此“神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四季度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較三季度下降168億份,其擴張趨勢似乎已出現拐點。

  

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下降的原因很多:

  首先,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下降趨勢可能延續。去年年初,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但隨著央行調低超額準備金率、證監會于3月底下發貨幣市場基金新規,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不斷下行,目前多數在2%附近,較去年初下降了100個基點。在此情況下,貨幣市場基金的吸引力已有較大削弱。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來基金業推出不少創新品種,以博時6號、易方達月月收益為代表的短債基金,對貨幣市場基金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短債基金,一度被市場稱為貨幣市場基金的“升級版”,它們以“風險低一點、收益高一點”為口號,吸引了不少細分市場客戶。

  更值得關注的是,證券市場轉暖也吸引著部分資金離開收益率日漸下降的貨幣市場基金。事實上,曾有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二級市場來說,貨幣市場基金有著“蓄水池”的作用。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部分資金可能會避入貨幣市場基金坐享2%-3%的收益,在行情轉暖之時,這部分資金則會擇機入市,博取更高的收益。

  連通股市渠道暢通

  從貨幣市場基金到

股票市場,其間的渠道是相當暢通的。

  部分通過券商渠道申購貨幣市場基金的機構資金,原本就是二級市場的常客,對于股市熟門熟路,只是前些年迫于市場持續走熊,才暫時偃旗息鼓。目前,大盤正在從底部走出,這部分資金有可能重操舊業,再入江湖,直接進入二級市場。

  另一部分資金則有可能通過基金公司的轉換業務通道,由貨幣市場基金轉移到股票型基金或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基金。去年12月份,在廣發聚豐股票基金的發行過程中,就有知情人士表示,廣發旗下不少貨幣市場基金的客戶都表示希望轉換到廣發聚豐,這可能也是廣發聚豐取得首募超13億份佳績的一個原因。

  目前,基金公司的轉換業務通道暢通,有貨幣市場基金的公司大多開展了這項業務。基金轉換是指投資者將所持有的

開放式基金轉換成同一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其他風險收益特征不同的開放式基金。它與贖回后重新購買最大的不同是轉換及時,并且可以節省手續費。事實上,不少基金公司內心深處也相當歡迎由貨幣市場基金到股票型基金的轉換,畢竟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費用要比貨幣市場基金高出許多。因此,其中往往會有很多優惠。

  蓄水池效應值得關注

  渠道的暢通為資金從貨幣市場基金流向股票市場提供了可能性,貨幣市場收益率的下降和股市的回暖則為這一趨勢提供了雙重動力。

  貨幣市場基金這一蓄水池閘門既然有放開之勢,來水會填滿哪些河流呢?

  股票市場無疑是受益者。部分資金由貨幣市場基金流向股票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股票市場的資金供應量。如果今年股市“財富效應”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這一流動速度可能還會加快。

  但也有研究人士表示,對這部分資金的量不能估計過高,因為在資產近兩千億的貨幣市場基金中絕大多數還是屬于風險厭惡型的基金,不會因為股市變好就輕易流入股市。

  股票方向的基金可能是另一個受益者。但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資金可能直接流入股市,另一部分雖然會轉換成股票方向的資金,但基金公司未必能均等受益。從已披露數據就可看出,截至去年底,雖然股票方向的基金整體規模有所上升,但單只平均規模繼續下降,顯示多數基金仍在承受較大的贖回壓力。由于近年來基金的表現讓投資者失望,去年以來,每波行情結果都招致股票型基金特別是大型股票基金的贖回潮,本輪行情是否會再次演化成這種結局需要人們繼續觀察。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型基金的資金進出頻率有可能加快,資金流向可能更有利于部分有持續優異表現的基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7,5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