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貨幣市場基金 > 正文
 

銀行存貸差縱深 貨幣市場基金現歷史性發展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4:1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佳 深圳報道

  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1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差為92087.81億元,這一數據在2005年連續攀升,迭創新高。面對日益緊迫的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央行一直運用的加大央行票據發行這一調控手段目前稍顯力不從心。

  2005年12月19日,央行發布公告:允許所有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投資公司債券。讓商業銀行投資企業債,是央行分流銀行體系資金剩余能力的第一步。

  坊間流傳消息說,央行的下一步調控手段可能會是降低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以及活期存款利率,甚至不排除取消的可能。

  貨幣基金機遇

  “目前還沒有聽說這樣的消息,短期內取消活期存款利率似乎也不太可能,但降低應該是一種趨勢。”一貨幣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如果央行調低

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會使商業銀行的資金短期內流入貨幣市場,拉低短期利率,尤其是短期債券的收益率。而短期債是貨幣市場基金的主要投資對象之一,其收益率下降,會造成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下降。

  收益率下降也使得基金手中原來持有品種的浮盈增加,如果基金管理人逐步對原先的浮盈兌現,還可以將收益率保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長期來看,若貨幣市場短期品種的收益率繼續維持低位,貨幣市場基金將很難維持目前較高的收益率。

  同時,如果央行降低甚或取消活期存款利率,則會有大量存款流出,進入基金等投資領域。

  此外,從2005年下半年起,各大商業銀行紛紛進入限制、清理小額儲蓄客戶的行列,對日均存款余額低于500元的人民幣個人活期存款小額賬戶收取管理費。這一方面幫助銀行清理睡眠賬戶和低效賬戶,釋放其占用的銀行系統資源,提升銀行辦公效率。另一方面,收費導致某些儲戶的利息與收費抵減后為負,激發了其

理財意識。

  貨幣型基金本身的定位就是現金管理工具,從功能上說,與活期存款的性質最為接近。無論是降低活期存款利率還是對小額賬戶收費,這對分流儲蓄,促進資金流向貨幣市場基金都是實質性利好。

  從基金公司角度來說,申購各種類型基金的底線往往都是1000元,而對于貨幣基金,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往往會按照月工資結余,不斷增加投入量。如果基金公司能考慮將它的申購最低限額放寬,無疑會成功吸引大批小額活期儲戶,促進貨幣基金規模的發展。

  實質功能突破

  眼下,貨幣基金的兩項功能:儲蓄功能和支付功能,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

  在支付功能上,南方基金與中信銀行自2005年12月26日起推出了聯名信用卡辦理業務。信用卡持有人以所擁有的南方基金旗下的貨幣市場基金——南方現金(資訊 凈值 論壇)增利基金的額度作為重要的資信證明,中信銀行給予一定的透支額,在經過第一次辦卡授權后,用戶使用該卡消費透支后,自動贖回該用戶所持有的貨幣基金對應的份額還款。

  采用該模式,一方面基金持有人可以享受信用卡免息56天的服務,同時還可以獲得投資貨幣市場基金遠高于活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另一方面,在目前貨幣市場基金普遍T+2到賬的情況下,使用基金聯名信用卡,可以支付日常消費,解除基金贖回無法及時到賬的流動性限制。

  長期以來,由于銀行方面的種種顧慮,貨幣基金與借記卡儲蓄業務直接連通的合作模式(即活期儲蓄存入借記卡后,直接轉化為貨幣市場基金份額,享受貨幣市場基金收益)一直未有突破。而據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目前已有一家基金公司與多家商業銀行就此項業務達成共識,并且業務已進入到最后的籌備階段。

  目前銀行活期儲蓄一年期稅后利率0.56%,而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在2%上下,連通儲蓄賬戶后,銀行數額巨大的活期存款從理論上來說都可享受免稅的貨幣基金收益,同時也大大降低了銀行的利息支付成本。

  另外,一旦央行降低或取消活期存款利率,貨幣基金連通儲蓄賬戶,通過一定的交易規則設定,雖然銀行儲蓄資金可能大量流出,但是銀行客戶資源卻不會因此流失。

  然而,無論是借記卡還是貸記卡與貨幣市場基金連通,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仍不可以實現贖回資金“T+0”到賬,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時支付。從技術手段上來說,銀行的系統沒有什么問題,只需要與基金公司注冊登記系統實現資金實時清算的對接,“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銀行是否愿意墊資,或者管理層會否有政策突破!币换饦I內人士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25,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