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正文
 

封閉式基金緣何一枝獨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8日 07:44 海南新聞網-海南日報

  據新華社信息北京12月7日電 (中國證券報 記者楊國成) 近期,權證的火爆幾乎吸引了市場所有的目光,以致封閉式基金悄悄走強被許多投資者所忽略。其實,最近一個月以來,封閉式基金反復震蕩走高,與基礎股票市場的盤跌走勢形成鮮明對比。封閉式基金已成為股市寒冬中一抹溫暖的陽光。

  兩大傳言是行情導火索

  近期封閉式基金走強的直接導火索是有關“封轉開”和T+0交易的傳言。日前在深圳舉行的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上,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表示,深交所正在完善LOF技術系統,這一系統還可以為“封轉開”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平臺。這是官方背景的交易所首次提到“封轉開”問題,是否意味著“封轉開”已提上議事日程,市場人士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銀豐等基金啟動“封轉開”程序等傳言。

  “封轉開”傳言日盛的主要原因是,一批基金即將陸續到期,給封閉式基金尋找一條可行的出路已無可回避。最早到期的是華夏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興業(資訊 行情 論壇),將于明年11月到期。隨后會有20多只基金在未來兩三年內陸續到期。基金興業的解決方案無疑會給市場帶來強烈的示范效應。

  另外,封閉式基金近日大幅走強還與T+0交易制度傳言有關。前不久有交易所曾提出,在某些品種上可以進行T+0方式的嘗試,而權證的活躍走勢無疑刺激了市場對封閉式基金的想象空間。況且與權證相比,封閉式基金有更堅實的價值支撐,因此,市場自然會產生聯想。而一旦封閉式基金采取T+0的交易方式,其價格走勢會更加活躍。

  高折價導致價值回歸

  其實,封閉式基金獨立走強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大幅折價帶來的投資價值。可以說,這波行情是投資價值主導的價值回歸,具有堅實的基礎。

  截至上周末,封閉式基金市場整體平均折價率為35.37%,依然較高。而且,市場中折價幅度超過40%的基金有18只,其中貼水最嚴重的基金同盛(資訊 行情 論壇)折價率為45.05%,折價幅度在30%到40%之間的基金有8只。目前,封閉式基金大幅折價情況雖然較最高峰時有些縮小,但仍明顯超出合理水平。即便經過周一的上漲后,仍有同盛、金鑫等13只基金折價率超過40%。

  而就基金持股水平來看,不僅倉位普遍不高,多在65%左右,其余是債券和現金,而且所持多是績優股,流動性較好,因此,大幅折價有非理性因素。而且,在海外發達市場,封閉式基金的折價水平一般在15%以內。因此,國內封閉式基金價值被明顯低估,價值回歸是本輪基金行情的主因。

  另外,臨近年底,也有部分基金如科匯、科翔、同智等投資運作成效不錯,有較好的分紅預期,它們也明顯得到市場認可。

  QFII與社保增倉示范效應明顯

  正是因為封閉式基金具有堅實的投資價值支撐,因此得到了許多機構投資者的加盟。其中影響最大的是QFII和社保基金。

  據財富證券研究員胡琦統計,機構投資者持有封閉式基金的比例從2004年末的48.80%提高到51.09%,機構持有比例提高了4.69%個百分點。截至2005年中期,QFII持有封閉式基金份額達到17.1億份,相比2004年末增長幅度達到221.36%。以瑞士銀行為例,其持有封閉式基金18家,持有份額4.2億份。

  QFII的影響已經不容小視

  除QFII外,全國社保基金同樣引人注目。2005年中期,社保109組合也持有封閉式基金1.6億份。招商證券推出的集合

理財產品基金寶投資封閉式基金份額2億份,倉位達20%以上。目前,第二批券商集合
理財產品
也在積極申報中,有望為封閉式基金帶來新的增量資金。

  更重要的是,封閉式基金的價值得到其管理人的認可。最新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易方達、長盛旗下共5只封閉式基金被其管理人用固有資金增持3806萬份。基金公司增持旗下封閉式基金不僅有利于改變封閉式基金持有人結構,更是對封閉式基金投資價值的自我肯定。

  QFII、社保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增持傳導出強烈的示范效應,這直接推動了封閉式基金的價值回歸行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41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