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基金利益輸送 不如像社保一樣看牢自己資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4日 07:45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齊軼 近日,有關基金公司在不同類型基金間進行利益輸送的問題再次被傳得沸沸揚揚。 與以往關注較多的封閉式基金將利益向開放式基金輸送不同,本次涉嫌利益輸送的受害者變成了包括開放式基金在內的公募基金,而受益者則是具有私募性質的社保基金。
觀察人士表示,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的取得以及社保資金規模的增加,對基金公司而言,具有相當高的廣告效應,這或許是某些基金公司對社保組合“另眼相看”的原因。除此之外,來自社保理事會的強大的業績考核壓力也可能是迫使少數公司違規的重要原因。 雖然監管部門對傳聞中涉嫌違規的基金公司尚未給出調查結果,但我們從社保理事會的做法中是否也能得到某些啟示呢? 社保理事會對委托投資人的選拔和考核無疑是嚴格的。從兩年前的選秀開始,社保理事會對備選基金公司治理結構、投資流程、風險控制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拉網”式的審查,首批確定了6家公司。 緊接著,社保理事會建立和實施了嚴格的考核制度:每兩年根據基金公司規范運作情況和委托投資組合的管理水平,實行激勵和退出機制。如果委托投資人業績較差,就將面臨減少委托資產、降低管理費用以及終止委托合同等懲罰。今年6月,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就因為社保組合業績排名靠后被取消了一個組合。 由此,社保理事會讓自己處于強勢地位,其投資收益也有不俗的表現。公開統計顯示,截至8月底,社;股票投資浮盈6.6億元。 與單一客戶結構的社;鹣啾龋鳛榧理財的公募基金似乎具有先天弱勢,它面對的是眾多的公眾持有人,而公眾持有人又很難對基金形成有效的考核和監督。 然而,業內專家指出,現階段我國公募基金持有人仍以機構持有人為主,即相當部分基金持有人是保險資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完全有能力對基金公司進行專業而嚴格的考核。“如果機構客戶像社保一樣實行嚴格的優勝劣汰的考核機制,對共同基金一樣能實行有效的監督,基金公司也不可能進行任何形式的利益輸送。”專家說。 業內權威人士表示,任何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除了依靠業內公司的內部控制和自我監管,外部監管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具有“出錢的不說話,不出錢的說話”特征的基金行業,外部監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這種外部監管除了主管部門的日常監管,也包括持有人通過市場化考核對其形成有效的外部約束。 對眾多機構投資者來說,與其抱怨少數基金公司向社保組合進行利益輸送,不如轉而向社保理事會學習,睜大眼睛,看好自己的資金。如此,既維護了自身權益,客觀上也將促進整個基金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專題:基金利益輸送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