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儲蓄強行瘦身在即 短債基金將成資金避風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07:55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易非 深圳報道 稅務總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日前聯合下發《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實施辦法》,據記者了解,該辦法本應從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但出于銀行操作上“緩沖”的考慮,該辦法的實際實施可能會延后兩個月,即于12月1日正式施行。
但即便是這樣,此舉還是會對銀行現有的教育儲蓄業務構成比較大的沖擊,而一些理財類產品如短債基金等則很有可能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教育儲蓄問題多多 教育儲蓄是指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指定銀行開戶、存入規定數額資金、用于教育目的的專項儲蓄。2000年4月,為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人民銀行出臺了《教育儲蓄管理辦法》,實行優惠利率,鼓勵城鄉居民以存款方式,為其子女接受教育積蓄資金。由于該儲蓄項目在收益上相比一般儲蓄具有明顯優勢,近幾年來一直受到儲戶的歡迎,規模連年增長。 從收益角度來看,教育儲蓄的確頗有吸引力。它的利率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息收入免征利息稅;二是零存整取的儲蓄方式,但享受整存整取的利息率,利息收益相比一般儲蓄高出25%以上;三是提前支取但滿足有關條件的,也可享受相應檔期的整存整取利率。以三年期為例,三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達3.24%。這一水平明顯高于貨幣基金。但也正因為如此,教育儲蓄已演變為銀行拉客戶存款的一種理財工具,操作上存在不少漏洞。 據了解,目前教育儲蓄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儲戶在儲蓄機構多頭開戶、用虛假或不合格的證件開戶、利用虛假或不規范的證明支取本息,部分儲蓄機構甚至為完成儲蓄任務而以教育儲蓄的名義進行攬儲。據有關銀行反映,以教育儲蓄名義攬儲的時候,銀行主要將目標瞄準一些高端客戶,只要對方愿意,銀行可以提供學校相應證明,確?蛻粝硎艿嚼⑸系膬灮菡。在開戶時,一般情況下客戶的資金會遠不止兩萬元,這種情況只要多開幾個戶頭就可以了,但每個戶頭控制在最高兩萬元,客戶只需要到銀行辦理開戶或轉戶手續就行。由于此前學校開具證明不需通過稅務局這一關,學校隨意開具也沒有什么顧慮,據說一次就可以開具達數百份的證明。目前尚無有關教育儲蓄規模的詳細資料,不過據了解,單以某銀行某省分行為例,其規?赡軙_到一二十億,或者更多,但正規性質的教育儲蓄資金估計所占比例僅在20%左右。有的大戶一戶存入的教育儲蓄金額就達上百萬甚至數百萬元。 強行瘦身在即 《實施辦法》出臺后,對銀行構成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實施辦法》的規定主要有:一是在原規定教育儲蓄最高限額2萬元的基礎上,明確細化了教育儲蓄額度問題,即享受免征利息稅優惠政策的對象必須是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在校學生,其在就讀全日制高中(中專)、大學本科(大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時,每個學習階段可分別享受一次2萬元教育儲蓄的免稅優惠,每一階段教育儲蓄本金合計不得超過2萬元,本金合計超過2萬元或一次性躉存本金的,一律不得享受教育儲蓄免稅的優惠政策。二是對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的印制、領取、開具和使用進行了明確,加大了稅務機關的監督責任。辦法特別強調,對違反規定向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提供“證明”,導致未繳、少繳個人所得稅款的學校,稅務機關可以處未繳、少繳稅款1倍以下的罰款;對儲蓄機構以教育儲蓄名義進行攬儲,未按規定辦理教育儲蓄,而造成應扣未扣稅款的,應向納稅人追繳應納稅款,并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稅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這樣,有的銀行此前已對客戶做出享受優惠利率的承諾,但辦法實施后將很難再實施。目前,動作快的銀行已經開始物色新的理財品種來“補漏”,今后一段時間,一些收益要求較高的儲戶可能面臨轉移投資的選擇。 短債基金有望成避風港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理財產品目前日漸豐富,儲戶完全可以通過投資新的理財類產品來彌補新辦法實施后收益減少的落差。這當中,剛剛在市場上露面的短債類基金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以今年8月底最早成立并進入運行的首只短債基金——博時6號為例,從收益上看博時6號的30天年化收益率目前已近2.6%左右,與三年定期稅后利率差不多,但流動性卻大大超過存款,不僅免掉了申購費及贖回費,并且贖回時T+1劃賬,十分快捷,在安全性方面也比較高,僅次于貨幣市場基金,可以說風險很小。原來選擇教育儲蓄的儲戶由于主要目的在于享受免息待遇,安全性要求很高,一旦無法再得到免息好處,就有可能選擇短債基金品種,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獲取相對高的收益。 記者在一些代銷短債基金的銀行了解到,已有部分儲戶將原存放在教育儲蓄存款戶頭的資金轉出,投向短債基金,單戶數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另一方面,目前有些銀行也試圖趕在他人之前爭取這塊“溢出”的客戶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短債基金正面臨新的“擴容”機會。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