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商業銀行準入基金業 > 正文
 

發行規模受制于行情 銀行系基金前景不容樂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5日 02:3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在我國基金業,基金發行規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場行情,受制于當前的市場熱點。順時而動、應運而生,發行規模就會迅速擴大,而無所作為、甚至逆時而動,發行規模則難有突出表現

  目前,工、建、交三家銀行已經設立了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而且工行瑞銀的股票型基金也即將于7月26日發行。針對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日前掀起的大規模招聘,不少業內
人士樂觀地認為,擁有發行渠道、銀行信譽、政策支持三大法寶的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在解決了人才劣勢的制約問題之后,必然會對現有基金管理公司產生強烈沖擊,而銀行系基金的發行規模也將一掃近期股票型基金發行的頹勢。對于這種觀點,筆者并不認同。

  回顧基金業7年多的發展歷程,大概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經歷了三次發展高峰:第一次是在1999年,封閉式基金規模快速增長,由1998年底的107.4億份激增至1999年底的577.4億份,增幅達437%;第二次是在2004年上半年,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發行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績,許多基金的首發規模輕易突破了50億份,甚至出現了兩只超百億的股票型基金;第三次則是在2005年上半年,在股票型基金的發行陷入低谷時,貨幣市場基金卻受到了投資者的熱烈追捧,規模迅速攀升至1825億份,并出現了份額達300億之巨的貨幣市場基金。正是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才形成了基金管理公司今天的格局。

  通過對基金管理公司按資產管理規模排序,結合其成立的時間階段,我們可以發現以下4個特點:

  一、在基金管理業,基金管理公司存在著明顯的先發優勢現象。盡管在經濟學界,對于先發優勢還是后發優勢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但就基金管理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而言,先發優勢顯然是存在的。一些設立時間較長的基金管理公司歷經證券市場跌宕起伏,資產管理規模穩步上升,在業內樹立了相當不錯的口碑。

  二、早期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一般都有封閉式基金作墊底,規模不會太小。而較晚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則不具備封閉式基金作墊底

  的條件,一旦發行不利或遭到持續贖回,規模就會迅速萎縮。經統計,在資產管理規模前10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有4家成立于1998年,兩家成立于1999年,兩家成立于2001年,成立于2004年之后的則沒有一家。而資產管理規模后10位基金管理公司中,有7家成立于2004年。這進一步印證了我們對基金管理公司存在先發優勢、后發劣勢的判斷。

  三、基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分化加劇、馬太效應初現。在基金業的三輪發展熱潮中,眾多基金管理公司經歷了高峰與低谷的考驗,它們之間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既出現了資產管理規模在500億的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也出現了資產管理規模僅3、4個億的迷你基金管理公司,兩者之間規模相差150倍,實力懸殊。

  大多數老基金管理公司步入了資產管理規模擴張—管理費收入增加—投入加大、回報增加、聲譽增強—資產管理規模再擴張的良性循環;而大部分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則落入了資產管理規模縮減———管理費收入下降———投入不足、回報減少、聲譽下降———資產管理規模再下降并直至最終不得不被清盤或被兼并的惡性循環。在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環境不斷惡化的現狀下,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想要有所作為實在是異常困難,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基金管理公司先發優勢、后先劣勢的存在。

  四、盡管發行渠道對基金規模有重大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市場狀況,即人們所說的天時之利。在資產管理規模前10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有兩家成立于2002年底、2003年初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和海富通基金———非常顯眼。作為基金業的新秀,它們分別憑借在2004年和2005年的股票型基金發行熱潮和貨幣市場基金發行熱潮中的優異表現,憑借規模超百億的股票型基金和規模近300億的貨幣市場基金一舉成名,并迅速擠入資產管理規模前10名的行列。此外,位列三甲的基金管理公司也都是借助2005年上半年貨幣市場基金發行熱潮的良機,憑借過百億,甚至超過300億的貨幣市場基金進一步鞏固了地位。

  反觀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的“老人”,在2004和2005年的兩波基金發行熱潮中毫無作為,資產管理規模迅速萎縮,有的甚至已落入后10名的隊列。上述情況說明,在我國基金業,基金發行規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場行情,受制于當前的市場熱點。順時而動、應運而生,發行規模就會迅速擴大,而無所作為、甚至逆時而動,發行規模則難有突出表現。

  因此,在當前證券市場極其低迷、發行熱點并不是股票型基金的情況下,銀行系基金棄債券型、貨幣型基金不發,逆時而動選擇發行股票型基金并不是最佳的選擇。如果證券市場在短期內沒有出現較大的反轉行情,銀行系基金要取得30億-50億份的首發規模是相當困難的。而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要打破基金業先發優勢的定則,突破基金管理公司用多年時間積累起來的先發優勢,也不是短期內可以成功的,銀行系基金和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前景,似乎不容樂觀。

  作者:徐海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基金新聞 全部銀行系基金新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