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07:49 證券時報 | |||||||||
前兩天,看到郎咸平在華工大與學子們關于“信托責任”的一番對話。學生問郎咸平:“中國人缺乏信托責任,其中除了法制化因素,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郎教授的回答是:“信托責任”指的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講的良心……你看一個美國的中餐廳,對一個中國廚師百般籠絡,給他股權,但他還是要跑,而美國人不一樣,你只要給他薪水和退休金,他就會留下來。這就是有沒有信托責任的差別。“
如果基金公司給優秀基金經理股權的話,他們還會不會跳槽呢?答案可能仍然是不確定的———那還得看是什么樣基金公司的股權,而且,就算是現在看上去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的公司也不見得留得住人,畢竟,誰也不知道好日子能過多久。抓”現銀子“也許比看不見摸不著的”期權“更有吸引力。 一位從業多年的基金經理曾和筆者聊起過他的理想職業規劃:到私募基金做投資,基金規模不要太大,最好是5個億以內,他有把握一年賺20%,做一年,按盈利提成40%,完成原始積累。這些年來,他一直很注意自己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也看中各個機構每年的評級和評獎,這是他往其他基金公司和更高職位跳槽的資本。雖然他承認,相比不少新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他是收入高責任小,但這并沒有培養起他對公司的忠誠度,跳槽的心一直沒死過。 一個在外資企業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告訴記者,他們很重視一個人的職業履歷,對頻繁多次跳槽的人他們會很謹慎,甚至是不喜歡。理由是,這種人忠誠度不夠、好高騖遠,而且對公司的穩定發展有不良影響。但這一條似乎在基金業并不適用:一年內多次跳槽屢見不鮮,有些人的職位還越跳越高。 業內用“廟多和尚少”來形容眼下基金業的人才爭奪。在基金公司和基金只數迅猛增長的今天,過去幾年積累下來的投資人才根本滿足不了需求。也正是這樣,所謂的明星基金經理升遷迅速,一些基金經理不過是在一輪行情中表現出色,就名噪一時,身價倍增,跳槽機會大大增加。 看著基金經理們如此頻繁的跳槽和如此快速的升遷,如果要買基金的話,我一定會認真的研究一下這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的任職履歷。投資需要耐得住寂寞,我可不希望將自己的錢交給一個心態浮燥,過份追名逐利的人。(榮籬)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