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通股東VS中小投資者 基金究竟在和誰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8日 03:19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 ||||||||
最近,基金們在1100點以下拼命做空,讓市場陷入前所未有的信心崩盤危機中。 先是世界第一水電股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跌破一年多的大平臺,接著是第一權重股中石化(行情 論壇)跌破4元后大跳水。連被基金塑造成“新核心”的二線牛股,如中集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中興通訊(資訊 行情 論壇)等最近也是一跌再跌,根本沒有止跌跡象。前日,一向被基金作為最佳防御性投資品種、市盈率幾乎都在15倍以下的高速公路股
市場驚呼:價值投資理念不靈了! 市場進入無理念的混亂狀態。 基金們真的放棄股市的普世投資理念———價值投資理念了嗎?在1100點以下拼命殺跌,基金們真的瘋了? 孫子兵法上說,因敵制勝。基金登上中國股市的舞臺后,它的假想敵(對手)一直是中小投資者,也就是說,基金炒股的戰略戰術,大都是圍繞其對手———中小投資者來制定的。戰勝中小投資者,基金就成了贏家。 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讓基金突然意識到,它們的對手變了。從弱小的中小投資者變成了正虎視眈眈的非流通股東。 如果說以往在與流通股東的較量中,基金在資金、信息、知識、團體等各方面占盡優勢的話,那么,面對非流通股東這個新對手,基金可以說處于全面劣勢。 從籌碼來說,非流通股東是大股東,基金與它們相比,只是小弟弟。 從信息和對公司的控制權來說,基金們在非流通股東面前,只能俯首稱臣。 基金們傳統擁有的資金、知識、團體三大優勢,非流通股東未必就輸與它們。 更要命的是,非流通股東擁有的籌碼不僅多,而且廉價,這讓基金們如坐針氈,如芒在背。 以試點第一股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為例,在10送3.5送8元現金的“優厚”補償后,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的原始持股成本分別為12元和3元,4:1的關系。 中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強勁,靠的是低廉的成本優勢。 一個同樣質量、款式和性能的商品,甲商家進貨成本是100元,乙商家進貨成本是400元。請問:甲和乙在競爭中誰能取勝? 在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后,基金成了上面例子中的乙商家,而非流通股東們則是甲商家。 在這樣極端不公平的持股成本面前,基金們只能暫時將市盈率、價值投資、技術分析等放一邊。 非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成了它們暫時唯一關心的問題,也是首先要對付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們只能乘非流通股東們手上“進貨成本是100元的商品”還沒上市流通前,將自己手上那些大量持有、而且準備長期持有的“進貨成本是400元的商品”,先處理一部分再說。否則,自己高昂的持股成本,將使自己連與非流通股東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 基金要處理重倉的股票,市場只有一個跌字。 這一切的根源,還在于歷史形成的不公平的定價體系,這就是革“股權分置制度”之命時,每一個二級市場投資者不能不面臨的成本付出。 大如基金者,也不能例外! (譚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