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代字名堂多 貨幣市場基金監管須盯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6日 10:01 證券時報 | ||||||||
□黃湘源 據報道,日前證監會對一些基金公司代持長債行為進行了批評,并列入“12不準”。對于貨幣市場基金來說,證監會據說不過是打“預防針”。但是,對于資本市場來說,“代”字滿天飛早就是一個“防不勝防”的問題了。
信托就是典型的例子。信托的風險隔離和權益重置的獨特功能,使之具有了高度靈活機動、適應性和開拓性巨大的運作空間。運用于股權收購,它就是錢袋子,就是橋梁,也可以是替身,而收購者可以成為一夜致富的大老板,如果不想張揚,則不妨做一個大權在握的幕后人。 如果不是當事人自曝天機,有誰知道實達股權轉移“受人之托”的真相?又如何知道誰是真正的幕后人?2005年4月18日,實達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一則遲到的公告承認確有其事,早在2000年10月就協議受讓了原實達集團第二大股東富萊德公司的股權,從而成為實達集團實際控制人的盛邦投資,到了2003年9月8日,又找到新華信托,委托其代為持有實達集團的5151.78萬股股份,并簽訂信托合同。盛邦本想借新華信托“隱身”,但是,由于上述股權信托收購的重大事項未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最后還是被抖了出來。后來,上交所因此決定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公開譴責。 2002年1月15日,健力寶集團80%國有股權轉讓給浙江國投。然而,原浙江國投總裁陳帆2004年年底因巨額表外理財被雙規,其供詞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浙江國投不過是受張海之托收購了健力寶股權。假冒“浙江國投副董事長”的張海大搖大擺地成為健力寶的董事長兼總裁,但是,其應付的3.66億元收購款,迄今為止還有1.66億元沒有兌現,并且已經支付的部分,據說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張海等入主健力寶之后從企業抽取的資金。這家中國最大的民族飲料企業就這樣輕易地一度成為張海的囊中之物。 資本市場的“代”字名堂還有許多,可謂無奇不有。郎咸平先生在質疑宇通客車(資訊 行情 論壇)借助司法拍賣巧妙避開國有股權審批的MBO案例時,就發現了某些基金的一種新的“貓膩”。這些基金均在2002年及2003年購入宇通客車十幾萬股至幾百萬股不等,到2003年10月宇通客車跌到谷底、也即MBO消息公布前夕,這些基金已全部清倉。隨后,宇通客車從2003年10月的11元左右,漲至次年4月的18元。如果這是有預謀的話,這一上漲所賺的錢足可彌補MBO對宇通集團收購的資金缺口。雖然相關基金公司的人均表示,對宇通客車的投資是很早以前的事情,目前無法對此發表評論,但郎咸平認為這也可能是幫助管理層籌措收購資金的舉動之一。 無論是代持長債也好,代位收購也好,代籌資金也好,代客理財也好,“代”字究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什么?這難道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