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進入非正常狀態 調整基金會計制度正當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0日 08:58 證券日報 | ||||||||
□ 巴曙松 封閉式基金的折價運行一直是基金市場引人關注的重要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折價率持續攀高,最近的加權平均折價率達到了30%,少數基金折價率甚至一度超過40%,這與國外平均10~15%的折價率相比處于非正常狀態。在這一特定的市場格局下,不少投資者冀望于封閉轉開放,封轉開的題材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封轉開直接涉及到基金持有人和基金公司之間的利益格局調整。在封閉式基金的持有人中,保險公司是封閉式基金最大的持有者,大約占封閉式基金的36%的份額。在高折價格局下,以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顯然有足夠的動力推動封轉開的進程。 不過,值得強調的是,在基金市場上,封閉式基金始終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完全轉換為開放式基金并不能說是封閉式基金的唯一發展方向,即使是在基金市場最為發達的美國市場,封閉式基金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以滿足特定的投資者的需要。 因此,從這個現實的市場條件出發,著眼于機構投資者的會計制度的完善,也是緩解其強烈的封轉開動力的現實因素之一。 從具體的市場核算角度看,采用基金市價而非基金凈值作為會計標準是封閉式基金高折價給機構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重要制度原因。現行關于基金會計核算的規定主要是針對短期的投資科目,參照《企業會計準則》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各類機構投資者作為封閉式基金的主要持有人,出于會計審慎原則考慮都采取成本與市價孰低原則計提減值準備,從而迫使投資者對基金市場價格變化的關注遠大于對基金凈值的關注,從而使長期持有戰略事實上成為短期的波段炒作,為維持賬面利潤而及時兌現收益。長時間的積累導致了現今封閉式基金折價率的逐年遞增,不僅使封閉式基金原本穩定持有、長期投資的理念喪失殆盡,也阻礙了新資金的進入。 調整采用基金凈值而非基金市價來作為長期投資基金的計價標準有利于反映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的真正價值。封閉式基金有其特定的存續期,基金管理人按此存續期進行資產投資管理,當前的折價并不意味著持有到期后的損失,因而目前會計標準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機構持有的動機和規劃,巨大贖回壓力也給基金管理人產生影響。國際準則為體現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不同目的,將投資劃分為交易和非交易兩類,其中交易類按照市價估值,并記入當期損益;非交易類雖按市價估值但可不計入損益,因而可不考慮市價的影響。借鑒該經驗,如果調整機構持有基金的會計標準,長期持有下按凈值計價,短期持有下按市價計價,則使持有人可以按照購買基金時的戰略資產方案進行合理配置,無需因短期價格波動調整持有規模,將顯著減少封閉式基金高折價給機構賬面核算帶來的巨大損失,穩定其持有基金的信心。 通過會計制度的調整,可以適度緩解封閉式基金持有人的強烈的轉為開放式的動機,有利于以平穩的方式推進封閉式基金的發展和封閉轉開放的探索。中國臺灣基金業在1993~1997年間陸續進行基金轉型的平均贖回率在70%~80%,規模縮水嚴重,給“封轉開”留下了前車之鑒。此外封閉式基金有其合適的用途和發展領域,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基金品種擁有各自的客戶群,作為機構投資者戰略資產配置工具的一種,封閉式基金由于不存在贖回的壓力,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據契約的規定,制定較為穩定的投資策略,為投資者獲取較高的回報。1999年美國封閉式基金的資產規模達到1650億元,1994至1999年每年以6.5%的速度增長。適度參考國際經驗,調整會計制度,能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從而積極穩定封閉式基金市場份額,維持其金融基礎產品的地位,甚至能吸引新的封閉式基金建立,推動基金市場的總體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