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費隱藏另類交易 托管銀行獲取灰色收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1日 07:48 證券時報 | ||||||||
□ 竇彬 截至今日,153份2004年基金年報全部披露完畢。從基金參與各方的收入情況來看,以往很不均衡的情況再次出現:一方面,基金持有人出現較嚴重的虧損,特別是一些在高位建倉的新基金令持有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虧損了相當比例;另一方面,包括基金管理人、托管人與券商紛紛獲得了數額不等的相當可觀收入。如果考慮到各自所承擔的風險情況,那么
管理費隱藏另類交易 關于基金管理費的收取模式,業界爭論一直都很大。目前管理費的提取是根據基金的規模而定的,所以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的根本在于規模,只要能夠募集來資金,就可以旱澇保收地坐享其成。 目前,股票基金管理費都是按1.5%的年費率提取的,開放式基金還要加上1.5%左右的申購費、0.5%的贖回費,這樣投資者承擔的成本就要達到3.5%左右。如果算上1年期銀行儲蓄利率,投資者購買基金的機會成本就接近了6%,這一成本不可謂不高。當然,如果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費能夠有效地用于創新、提高經營績效。那么,持有人在一段時期內付出相當成本還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在這種巨額管理費后隱藏著不少的另類交易,甚至對持有人利益受到了損失。 基金現有較高的固定收費價格體系,已經開始影響基金業的發展。從長遠來看,改革基金現有的收費制度,可以從改革基金管理費的提取方式著手,其次要大幅降低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與贖回費率。 即使是在目前,基金管理費收取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即經營業績與管理費掛鉤。現行的基金管理費收取體制是政策庇護下“吃大鍋飯”的產物。毫無疑問,在國九條要求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背景下,基金這種行為已經不合時宜。基金業的發展迫切要求建立起激勵機制,使管理費的收取能夠體現基金理財的水平。即要求基金管理費收取更加靈活,以“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的形式來收取管理費,業績好的公司可以多收,業績不好的要少收甚至不收,這樣既保證了基金的正常運作,又能激勵他們充分發揮理財主動性。 托管銀行獲取灰色收入 在托管銀行方面,托管費的收入正隨著基金業的大發展而不斷水漲船高,從前幾年的幾千萬元上升至目前的數億元。事實上,這只是其從基金中獲得的一部分收益:在基金公司極力爭奪發行渠道的過程中,托管銀行獲得了更多的灰色收入。 按道理說,持有人支付了申購費,基金公司就不應當向托管銀行支付費用。然而,由于商業銀行的發行渠道相當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基金發行的需要,加上基金公司一味追求發行規模,越來越普遍的一個行規就是,額外獎金等就成為了基金公司刺激托管銀行銷售積極性的必需物質手段。并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已經令一些新基金公司不堪重負:首發規模在縮水,支付給托管銀行的發行獎金已經超過了相當一段時間能夠帶來的管理費收入。因此,對于一些家底不厚的基金公司來說,“發行新基金是找死,不發新基金則是等死。”無論如何,這對于仍然處于發展中的基金業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分倉傭金面臨更多爭議 與托管銀行相比,券商所獲得的分倉傭金收入則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爭議。統計數據顯示,基金類型對股票周轉率及傭金影響并不是特別明顯,基本上沒有太大關系,如不少被動型基金周轉型甚至高達400%,大大高于基金的平均股票周轉率與市場平均股票周轉率。同時,周轉率和傭金高低與基金業績也沒有直接關系,如周轉率居前位的幾只基金在2004年凈值增長率排名中并非名列前茅,同樣的,周轉率較低基金中也有不少業績優良的。顯然,這種不尋常的股票高周轉率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顯而易見的是,股票高周轉率的最大受益者是券商: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分倉傭金收入。從券商的具體分倉傭金收入情況來看,除研究水平這一重要因素外,排名靠前的有不少是基金代銷能力較突出的,其在2004年代銷金額創歷史新高。不言而喻,這與市場上一直有流傳的因"交易額承諾"而帶來的"做交易量"的問題。客觀地看,這種情況在2003年并不嚴重,因為交易額承諾主要是基金公司為鼓勵券商銷售基金而向券商提出的私下交易,而在2003年券商銷售基金的情況并不好,甚至可以用慘淡來形容。然而,在2004年,券商代銷基金異軍突起,相當部分基金通過券商所代銷的數額甚至超過了銀行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基金承諾的交易倍數最高達到了20倍左右,至于10倍則是比較正常的水平。 單純從數據來看,雖然股票周轉率較高、傭金絕對額也不低,每單位基金凈值受其影響并不大。然而,做交易量在客觀上對持有人造成了一定損失。更重要的是,這種做法帶有很大隱蔽性與欺騙性,對基金業的聲譽與發展前景會造成更大損失。對此,有關方面再也不應該等閑視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