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市場基金職能回歸 終結4%收益率暴利時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1日 08:2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李映宏 主流投資工具 盡管現金管理是貨幣市場基金的首要功能,但它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投資者的主流投資工具。該類基金此“殊榮”的取得,其實也是近半年左右的事。得出上述結論,是基于如
首先,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在2004年、尤其是2004年下半年以后迅速提升,進入2005年后,繼續呈現加速擴容的態勢。 數據顯示,在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贖回率達到20%到50%、債券型基金平均贖回率接近80%的條件下(相對于其成立時的份額),貨幣市場基金卻在短短1年內由2003年12月時的一只增加到2004年底時的9只,規模達到633.27億份,比它們成立時增加了170.9億份,增幅達36.96%。在2004年底約2500億份的開放式基金份額中,發展僅1年的貨幣市場基金已經占到了約1/4的比例?并且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如果說貨幣市場基金過去1年的高速發展及其在開放式基金中的占比還符合“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的話,那么該類基金發展卻一開始就以投資而非現金管理的工具出現的——幾乎每一只貨幣市場基金的發行,都以收益率作為其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晨星在內的基金評價與排名體系中,貨幣市場基金的業績,均以排行榜的形式,與股票型等類型基金一樣進行“投資業績”的比較與競爭。 在成熟市場上,一般是不對具有無差異產品特點的貨幣市場基金進行類似排名的;而我們目前的做法,在事實上向投資者強化著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功能,而非現金管理功能。 盡管貨幣市場基金在會計上更多地具備“現金等價物”的性質,但在機構投資者的帳務處理上,現行法規則規定其應列入“短期投資”科目,使該類應屬于現金管理工具的產品,法定地成為了投資品種——盡管是短期投資品種。 事實上,許多機構也是將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而非現金管理工具來使用的,尤其是對資金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大型企業、財務公司、保險資金等,此種傾向更甚。 其實,在投資工具事實上匱乏、潛在投資需求巨大,而其他類型基金因市場客觀條件限制風險凸顯等前提下,廣大投資者也是將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投資理財工具來運用的。 2004年,因股市持續低迷等原因,盡管基金行業在整體上跑贏了大勢,但也避免不了其整體性微利的命運,許多開放式基金甚至出現了10%以上的虧損(主要以指數型基金為甚)。而與股票型、債券型基金較大的業績波動相比,貨幣市場基金的整體收益比較穩定,尤其去年10月底加息后,各只貨幣市場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均基本穩定在3%以上,有的甚至接近4%。貨幣市場基金遠遠高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且穩定性較高的收益性特征,于弱市中顯現出極高的相對投資價值,加上該類基金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等特點,它們自然成為了機構和個人趨之若鶩的投資理財工具。 貨幣市場基金存在的市場價值,主要體現為承擔現金管理的功能。現金管理是一種綜合性功能,包括對外交易安排、風險準備與投資等功能,而流動性、安全性是現金管理的基礎,收益性則是在服從流動性與安全性的前提下,貨幣市場基金在承擔現金管理功能過程中達到的目的之一,但肯定不是其主要的功能。 理性選擇? 貨幣市場基金在去年下半年的超常規發展,總體而言,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雖然也帶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 在股市持續低迷、債市因加息周期預期下風險凸現的條件下,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風險加大,收益率大幅下降,上述兩類基金去年的表現明顯弱于2003年,直接導致兩類基金發行市場的低迷、發行成本的上升。到了去年第四季度,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更是降到了冰點,往往一家具備良好品牌知名度的基金公司在花費了千萬元不等的發行成本后,只能募集到10來億的基金份額,部分開放式基金的發行甚至可能出現因募集資金低于2億而無法設立的風險。 現階段,我國基金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基金行業在整體上還處于生存與分化的狀態,擴大規模依然是該行業的當務之急。雖然貨幣市場基金的管理費率遠低于股票、債券類基金,但該類基金較高的安全性、良好的流動性以及穩定的收益率,客觀上具備做大規模、以量取勝的基礎。因此,貨幣市場基金的大發展,必然成為了基金行業理性選擇的結果;只不過,該類基金更多的是以投資工具而非現金管理工具的面貌出現,這多少也顯示出了我國資本市場衰敗的無奈,和貨幣市場在企業融資中的強勢地位。 事實上,我國基金行業的發展,自然必須完全受制于其賴以生存的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環境,受管理費高低的調節,在股市好時發股票基金(如2004年上半年);股市弱而債市強時發債券型基金(如2003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弱時則發貨幣市場基金(如2004年下半年),成為基金管理人理性的選擇;而這某種程度上也顯示了基金業不成熟的心態。成熟市場則大體上是循著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型基金、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的順序,發展其基金業的。 客觀上,貨幣市場基金近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基金行業和特定的基金管理人而言,具有戰略性意義。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管理規模,增強行業實力,按4:1的比例大體折算,一只100億規模的貨幣市場基金貢獻的管理費,與一只25億規模的股票型基金相當;另一方面,巨額的資金囤積于貨幣市場基金上,也為將來資本市場轉強時轉換為股票、債券型基金儲備了資源——這,也是各基金管理人力推貨幣市場基金的重要原因。可以說,一家基金管理人貨幣市場基金規模的大小,將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未來股票型基金規模的大小。 “投資”與“現金管理”之爭 貨幣市場基金起源于1972年的美國。截至2003年1季度,歐美市場共擁有貨幣市場基金凈值規模達31970億美元,占其共同基金資產規模的28.52%,在各類基金中的比例位居第二;其中,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數量為991只,凈資產21647億美元,占比為35%;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統計,1990年到2001年,流入貨幣市場基金的現金年平均增長率為46.55%?而2002年底,美國養老金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的比例為12%。按此測算,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的容量可以達到近6000億美元(4.8萬億人民幣),空間可謂非常巨大。 其實,相對于資本市場而言,我國的貨幣市場的成熟度極高,這為貨幣市場基金的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可以預計,隨著商業銀行基金管理公司的建立與運作,在可以預見的2到3年內,我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迅速增加到1萬億的總規模,是很有可能的。一旦這一目標達成,我國基金行業將發生質的轉變——基金規模的擴大自不待言,貨幣市場基金的占比將可能超過50%(目前大約為25%左右);更值得關注的是,資本市場基金的發展將有極為堅實的后盾。可以認為,我國基金行業在艱難的探索中,于“偶然”中找到了一條真正可以“超常規”發展的道路。 不過,以“主流投資工具”面目出現的貨幣市場基金近期的發展,亦不無隱憂,其中最大的隱憂在于,當貨幣市場基金被市場一度當作主流投資工具來看待時,收益率必然成為各基金管理人競爭的主要指標,而投資者也會在錯誤觀念的引導下,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貨幣市場基金產品。該傾向必然導致基金管理人以拉長資產配置的久期、犧牲基金的流動性為代價,來盡可能地提高收益。現行法規規定的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過180天,但由于并未要求基金組合的每一天的期限都達到上述要求,因此部分貨幣市場基金曾經出現過久期配置高達280天,只是到了季度報告即將披露時,才將久期調整到180天以內的情況。這就是為什么部分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一度接近4%的“秘密”了。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貨幣市場基金因久期配置而爆發風險的可能性不大,但一旦此類風險爆發,給該類基金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的貨幣市場基金,就曾因此出現過類似風險。比如,1995年,美國部分貨幣市場基金就因資產配置久期過長,在美聯儲加息50個百分點的條件下,出現了擠兌風險。 規范行得萬年船。即將出臺的《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估值等相關活動實施細則》,將貨幣市場基金原本40%的回購上限降低到20%,應該被視為該類基金到底是應重視投資功能還是應回歸現金管理功能的明顯信號:貨幣市場基金的基本功能是現金管理!而在此規定下,貨幣市場基金也應完成向“現金等價物”的回歸。 (作者系本報特約撰稿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