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開放式能贖回不能申購 德盛小盤瘦身難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5日 09:0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半吊子”開放式“只能贖回,不能申購” 本報記者 謝飛 深圳報道 1月19日,深圳一位基金持有人張先生憤怒地向本報投訴,稱作為國聯安德盛小盤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持有人,他卻長達半年一直不能申購該基金。
記者通過了解發現,國聯安基金管理公司的德盛小盤基金自去年4月13日成立,于2004年7月9日開始辦理贖回業務,但至今確實沒有放開該基金的申購。 國聯安德盛小盤基金這種長期不允許持有人自由申購的安排在國內開放式基金里頭還是首例,這種安排是否合理,引起了廣大基金持有人的極大關注。 半吊子開放式 德盛小盤基金是國聯安基金公司于2004年3月15日開始發行的一只基金。在2004年3月11日刊登的發行公告中,它將預計的發行規模的上限定為30億份,開業內發行設定上限規模的先河,體現了機構投資者的高度理性。 3月中旬,借市場上揚的強大推力,海富通收益增長基金、中信經典配置基金兩個百億基金橫空出世,國聯安被這波發行的熱浪所深深感染了,通過3月27日的另一則公告,他們把德盛小盤基金的預計規模上限調整到了60億份。 他們的相機而動獲得了市場的狂熱響應。 原本是一個月的發行期,德盛小盤在4月8日就停止認購,根據其4月13日的成立公告,其首發規模達83.234億份。 然而投資人的狂熱認購導致德盛小盤募集規模遠遠超出了其目標投資盤面的消化能力。根據其招募說明書,小盤股的界定方式為每季度中國A股市場中股票按流通市值從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計流通市值達總流通市值50%的股票。按此標準截至2004年第四季度,上述股票的流通盤為5500億,剔除ST股、2004年3季度季報虧損股票以及市盈率在40%以上的股票,盤面縮減為3175億,其中涵概了95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的流通市值為3.34億。由于一只基金投資單只股票不能超過其流通盤的10%,德盛小盤勢必會以類似指數投資的方式投資多家公司以實現其投資需求但2004年后三個季度的上證綜指從1758.15瀉到1266.5,跌去28%,德盛小盤受其規模所累,難現投資效益。 業內認為小盤基金的最佳規模是20億到40億,超過50億就非常難管理了,德盛小盤基金為自己今后的運作“主動”制造了尷尬。 7月6日,在德盛小盤基金成立三個月之后,按慣例,這只基金應該打開其申購和贖回業務。但德盛小盤卻只發出了名為《德盛小盤基金開放贖回業務公告》,稱:“根據《德盛小盤精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契約》、《德盛小盤精選證券投資基金招募說明書》等有關規定,德盛小盤精選證券投資基金定于2004年7月9日起開始辦理日常贖回業務,暫不開放申購業務。” 很多持有人并沒有注意到這條公告與以往其它基金公告的區別。2004年7月6日的這個公告中,德盛公然宣布該基金“暫不開放申購業務”,也就是說,德盛小盤只能贖回,不能申購。但很多持有人依照慣性思維,并沒有注意到這只“半吊子”開放式基金的誕生。 持有人張先生稱他是在去年“9.14”行情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的。他說,由于德盛小盤成立之后,市場走勢一直不好,德盛小盤基金的凈值一路走低,跌破面值,基金持有人損失很大,2004年9月13日其單位凈值已達0.929。在“9.14”行情的時候,他認為時機來了,可以適當介入,希望通過再買一點德盛小盤,以攤薄自己初期購入德盛的成本,減少損失。 但當張先生興沖沖地跑到德盛基金工商銀行代銷網點的時候,銀行柜臺小姐告訴他,德盛小盤基金的申購一直沒有打開。張先生其后多次與國聯安基金公司聯系,對方告知其目前仍然無法放開申購,要投訴可以找證監會。 1月21日,記者聯系到國聯安公司,對方告知,德盛小盤基金至今確實仍然無法正常申購。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1月21日,記者就此采訪國聯安市場發展部副總監曾衡文先生。曾表示:“目前公司也聽到持有人對此的意見,我們正在和托管行以及監管部門等協商,希望有一個妥善處理的方案。” 國聯安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基金公司一般來說都是希望基金規模越大越好,這樣公司可以收取更多管理費。德盛之所以暫不開放申購,確實是從維護全體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因為基金規模太大運作會有一定困難,對基金持有人反而不利。” 但在發行之初,為什么作為管理人的國聯安沒有堅持這一規模控制的原則,翻倍提高其發行上限呢? 他解釋說:“在國聯安之前,國內沒有小盤基金,這方面的運作經驗很少,最初我們根據國外的經驗認為,30億是比較好的規模。根據過去8個多月的操作情形,我們已經有一些經驗,我們認為較大的基金規模是可以有效管理的。” 曾衡文又稱:“由于德盛發行的時候定位的是小盤基金,根據當時的市場狀況,我們發行的時候定的是60億份的規模,但沒想到當時市場很好,發行沒幾天就到30億,沒多久就到了60億。發行提前結束,規模達到83億。由于發行規模超過了最初預定的規模,和有關部門溝通之后,決定暫不開放申購,只允許贖回,以期望能降低到合理規模。” 由于市場低迷,凈值下跌,持有人不愿贖回,讓基金規模自然回歸到合理規模的如意算盤國聯安沒有打響。這個“暫不開放”一下子就“暫”了半年。 國聯安的有關人士對很多持有人表示,暫不開放符合有關契約的規定。 記者就此查閱了德盛小盤基金的契約,該契約第三部分,對申購和贖回是這樣規定的:“在本基金日常開放期間,本基金規模超過30億份時,基金管理人可根據當時基金運作情況、市場情況等決定是否暫時停止接受投資者申購申請。若基金管理人決定暫時停止接受投資者申購申請,應當在至少一種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上刊登公告。” 從契約上看,德盛小盤成立時規模已達83億份,大大超過30億份的契約規定,基金公司暫不開放申購在契約上沒有問題。可是將發行規模上限由30億調到60億的正是國聯安基金公司,它分明是主動“過界”,而此時又反借契約規定剝奪投資者的申購權利,頗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架勢。 國聯安市場發展部總監陳明月對此回應稱:“當時發行的時候市場需求很大,超出我們預料,投資部門隨即對基金的各種可能的規模做了很多測算,研究多大規模是基金可控的范圍。當時我們測算過60億、90億的規模,認為60億的規模也是可以操作的。”陳表示,小盤基金畢竟是剛開始,對何種規模比較合適尚有一個探索的過程。 張先生認為,開放式基金區別于封閉式基金的最主要特點就在于開放式基金成立之后,可以自由申購和贖回。出于某種特殊原因,某只基金暫不開放申購或者贖回,是可以理解的,但持有人長期的無法申購或者贖回,這是否已經抹殺了開放式基金的基本特點? 張先生說:這種暫不開放申購,要多長時間?如果一直暫不開放到清盤,那與封閉式基金有何區別?并且,張先生還表示:目前很多持有人在購買的時候對基金的契約根本沒有仔細閱讀,對一些條款也無法掌握得這么仔細。 適度規模之困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王群航對本報記者表示:“開放式基金暫不開放申購在國內還是第一例。” 王群航說,在基金公司都拼命追求規模的情況下,德盛能主動限制基金規模的確還很少見,應該說是從基金運作的角度考慮維護了原持有人的利益。 目前也有其它基金公司在考慮暫停申購的事宜,但據記者了解,該公司暫停申購只有幾天時間,期限非常短。 有關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暫不開放”的時間太長也并不合適,因為一方面影響了部分持有人的自由操作,另一方面也將其它持有人擋在門外,畢竟,封閉太久的話就失去了開放式基金的基本特征。 如何既能保持適當的合理規模,又能讓持有人的自由度更高,而不是簡單長期封閉,是基金公司應該考慮的一個新問題。比如德盛小盤的問題,是否可以對申購行為區別對待,如考慮到原持有人攤低成本的訴求,可以允許原持有人申購,而對新持有人以及其他投資人暫不開放。抑或通過修改基金契約徹底改變基金的投資標的。 有關專業人士認為,德盛小盤基金暫不開放申購的問題,實際上是基金公司盲目追求規模而自己種下的一枚苦果。基金公司大多希望基金規模多多益善,很少考慮一只基金的適度規模是多少。特別是在基金發行旺季的時候,很少考慮基金運作的難度。 截至發稿,本報收到國聯安基金管理公司對此問題的回復。國聯安基金公司于21日下午召開了關于“客戶對于德盛小盤基金開放申購的需求以及開放申購流程”的討論會,國聯安稱:公司正在積極與主管機關、托管銀行、律師行相關部門人士進行溝通,希望能有一個好的處理方案,以滿足客戶需求。 據悉,該問題有望在近期得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