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評論 > 新基金業 > 正文
 

單月募集總額陷入地量 基金發行難說明了什么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8日 08:40 證券時報

  □宏源證券 黃艷斌

  如今,新基金發行已是困難重重。一位基金銷售人員這樣說:“現在的行情,想讓老百姓把錢從銀行里搬到基金公司中來,簡直比登天還難,可不發基金又不甘心,因為基金公司要發展……”

  基金發展靠新發基金推動?

  由于封閉式基金已經暫時停止發行,從近幾年中國基金行業的大發展,是以開放式基金的迅速膨脹為標志的。從2001年9月21日至今,開放式基金的數量就已經發展到了100只,總規模已經達到了2370.16億份,所管理的基金資產達到了3285.85億元。不過,透過這一片“數字化”的繁榮背后,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基金業的發展主要是靠新發基金的推動。統計顯示:截止2004年第三季度末期,在有公開信息的90只開放式基金中,有73只基金的規模較成立時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僅17只基金的規模較成立的時候有不同幅度的增長,這90只基金在統計期末的合計增減規模是凈減少了560.98億份。這個數據表明,開放式基金市場規模的發展完全是靠新發行基金來推動的,而非靠業績和持續營銷來發展。這種現象頗令人憂慮。

  基金費率打折此起彼伏

  如同百貨公司的打折銷售,基金公司為了多發新基金,在費用打折上也動足了腦筋。比如,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公告稱,近一段時間內調整旗下基金的申購費率、贖回費和轉換費率,其中一檔優惠幅度高達50%。還有公司在發行基金時承諾不達管理目標,不收取管理費用。

  如果把這些放到一個市場環境變化的大背景下去看,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近3個月基金單月首發平均份額徘徊在20億左右,6月份以來,基金單月募集總額以及基金單月首發平均份額雙雙陷入地量。在基金發行越來越難的今天,費率優惠可能會成為基金業共同的選擇。

  基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運行機制

  審視中國基金業的發展模式、營銷服務模式、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端。由于這些問題普遍性地存在于各個基金公司之中,它已經成為了整個基金行業的垢病,制約著基金業今后的發展,表現在:

  (1) 巨大的費用投入。這種由巨大投入所支持的發展模式,超過了國內任何一個行業。資料顯示,基金在市場開發、營銷的成本確實較高———如果開放式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自己做注冊登記,就面臨一大筆的設備投入。據了解有的公司在設備硬件上的投入約2000多萬元,在發行前后的推廣費投入就得達到1000萬元,還有基金公司員工的開資,在這方面開銷的成本更大,基金公司上到經理下到員工,年薪百萬到幾十萬不等,這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2) 以發行促發展。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仿佛走進了一個怪圈:發行-贖回-再發行-再贖回。由于基金公司的利潤來源,基本在于基金公司的規模,只要基金公司規模做得足夠大,基金就可以旱澇保收地做享管理費,以致于基金整個行業都陷入了以發行促發展的怪圈,做大基金規模,似乎成了基金業的共識。

  (3) 喜虧損不喜贖回。目前不論虧損還是贏利,基金公司的管理費都照單全收,事實上基金做得越好,就會面臨著贖回和規模萎縮得越快的尷尬,而要想不被贖回,基金就得虧損。由此一來無作為或不能為的基金公司成了大贏家,因為,現行的基金管理費是按規模,按日、按月提取的,在現行的固定費率制下,開放式基金在客觀上存在著巨大的惰性———喜虧損不喜贖。并且,隨著開放式基金規模的越做越大,這種隋性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從基金公司的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基金行業的大鍋飯看來必須進行改革了。

  基金公司是否應該進行反思

  開放式基金的大躍進式的發展,使基金不但無暇對自己的運作水平、管理能力、甚至是巨額虧損進行深刻的反省,而且還對自己的過失遮掩或強詞奪理。比如很多基金管理人強調“風險調整后的收益”,言外之意是他們將風險控制得很好,資金損失的幅度小于基礎市場下跌的幅度,實際情況卻是怎么樣呢?持有人和市場滿意嗎?巨額贖回是最好的解釋。那么,我們的市場究竟需要基金怎樣的運行機制呢?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基金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新酷鈴選
最新最HOT鈴聲推薦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