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基金定投 > 正文
 

三大瓶頸制約 基金定期定額計劃期待走出低迷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8日 14:0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在告別了年初的熱銷之后,基金近期再度陷入了首發困境。與此同時,客觀環境的壓力和主觀意識的喚起,使得各家公司對于持續營銷的力度明顯增強。與此同時,作為持續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近段時間又有一批公司的多只基金產品加入了定期定額計劃實施的行列。另據了解,部分基金公司和銀行計劃聯手合作,加大定期定額推廣的力度,定期定額計劃有望在近期出現一輪"階段性行情"。

  曇花一現

  實際上,早在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推出不久,定期定額這一銷售模式就被引入了業界。華安公司于2002年6月,與交行合作率先亮出定期定額計劃。在這之后,絕大多數的公司都開通了這一手段,然而無論是推行力度,還是實際效果均不理想。通過該方式購買基金的比例在各公司基金銷售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

  隨著其后幾年基金發行的快速膨脹,原本就未受重視的定期定額更是幾乎被"束之高閣"。不僅這一銷售模式被逐步"打入冷宮",已經推出該服務的公司在持續推廣力度也大打折扣。隨著"重首發,輕持續營銷"的誤區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而一度為基金公司廣為推銷的"平均成本購買法"也成為了曇花一現。

  申萬巴黎基金公司總經理唐熹明在接受采訪時談到持續營銷力度偏弱的因素時曾指出,缺乏定期導入的資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將定期定額計劃、中小

企業年金等都列入了定期資金的行列。

  瓶頸何在

  定期定額申購業務是基金公司仿效了保險"分期投保、長期受益"的營銷模式。其最大的優勢一是攤薄了平均成本,避免了一次性投入的潛在風險;二是大大降低了進入門檻,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閑散資金。

  既然如此,定期定額銷售方式的推進瓶頸到底在哪里呢?據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基金公司的推動依舊有限是一個問題。認識不足是部分基金公司對于定期定額業務不愿意花大力氣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既是行業大環境下的"從眾心理",也是基金公司業務發展短視的又一集中體現。

  銀行的不主動是這項業務推廣不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由于目前的申購費用實際已完全為銀行所獨享,因此在短期經濟利益上不存在直接增加利潤點的關系。如同其他中間代理新業務,如何去認識定期定額可能帶來的衍生效應和長期效應各家銀行有著不同的看法。如果說基金公司期望通過一些銷售優惠來掀起營銷攻勢,更會受到一些網點優勢、客戶優勢突出的大銀行的反對。定期定額業務主要針對的是中小投資者,而由于不可能直接達到絕大多數的個人客戶,缺少了渠道的支持,一些有意開拓這方面業務的基金公司有時也會表露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衷。

  此外,定期定額發展的另一瓶頸則在于不少投資者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存在信心不足,至少是疑惑的判斷心理。

  水土不服?

  作為一個海外市場頗為流行的銷售手段,定期定額的銷售模式在中國市場真的"水土不服"嗎?

  除了一些技術原因外,投資者的判斷問題對于定期定額的大力推廣成為一個核心關鍵。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實際上存在一個對資本市場長期判斷的問題。從理論上說,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原則還是能夠在中國市場得到體現的。

  那么,現階段是定期定額選擇的時機了嗎?投資實戰策略中有"選時"和"選股"兩大流派。從選時的角度分析,依據不同投資者對上述問題的不同判斷顯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業內人士表示,只要不是單邊下跌市場的極端情況,這一手段還是有著實戰運用的空間。

  如果從"選股"的角度來說,那么我們市場上目前現有基金產品中,貨幣市場基金的高流動性、無交易成本和面值恒定1元等幾大特點決定了它顯然不需要借助定期定額的手段,債券型基金由于主要取決于利率走勢和波動區間相對不大也不太依賴定期定額的投資模式,最適合的無疑是

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和混合型基金了。

  對于是否"水土不服"的問題,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指出,定期定額本身并不是一個產品,而只是一種買賣的手段。這種交易手段本身的優勢在海外市場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同對資產作出組合配置一樣,如何結合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有效應用是基金公司推廣時的責任,而如何提高這一手段使用的技巧則是投資者未來分享這一手段優勢的更高一步要求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1,7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