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 > 貨幣市場基金 > 正文
 

違規操作致大面積浮虧 小心貨幣基金玩利益輸送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5日 01:15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孫健芳 北京報道

  6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一紙公函開始將一度數量龐大,并隱匿了幾年的貨幣市場基金風險揭示出來。

  這則緊急發布的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承擔旗下的貨幣基金“出于流動性管理的需要
,而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導致的利息損失”。這再度把最近面對持續凈贖回壓力的貨幣基金流動性問題擺上臺面。

  而此時,距監管部門發布關于防范貨幣基金流動性風險的提示函尚不足一個月。

  最近兩個月,由于央行加息、新股發行等因素,機構預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降低,于是大規模贖回基金,導致貨幣基金陷入賣券、虧損、贖回的惡性循環中。

  這種惡性循環以及貨幣基金在操作上的一些違規行為將可能引發基金業的又一次大災難。

  滅頂之災

  證監會發布這則通知的背景是:貨幣基金運作中一直存在不規范行為,由于過度追求收益率,貨幣基金資金鏈被數倍放大。在央行升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之后,部分貨幣基金已經巨額虧損,如果不發生大額贖回,貨幣基金或許還能抵擋下去。但由于新股發行,機構預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降低,于是大規模贖回基金,導致貨幣基金陷入賣券、虧損、贖回惡性循環中。

  這將使整個貨幣基金也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市場人士指出,其根本在于:銀根緊縮,基金持有債券價格下跌,基金的浮動盈利變成浮動虧損,如果這些債券屬于貨幣基金自有資金購買,貨幣基金不會有大的災難,但由于監管層縱容,貨幣基金違規操作已成行業通病,貨幣基金管理者與銀行、券商達成協議,在會計報表之外持有高收益率的債券,風險來臨時銀行不愿意為貨幣基金買單,基金公司不得不賣券應對,貨幣基金的浮動盈利變成浮動虧損。

  結果是:一開始,部分貨幣基金收益率為負,之后,更多機構或者一般投資者獲悉真情,大規模贖回繼續發生,被放大規模操作的貨幣基金繼續賣券、繼續虧損。

  這些虧損一開始由基金公司買單,當基金公司無力承擔虧損時,就讓公司旗下的其他基金接盤,或者直接由貨幣基金持有人承擔虧損,最終基金投資者為貨幣基金經理不規范的操作買單。

  最可怕的是,目前基金公司正在試圖與銀行達成新協議,方式有:通過更高比例收益分配,讓銀行繼續代持收益率較高的債券,或者給銀行高額費用,讓其發行更多基金份額,有的公司試圖與銀行談判,讓銀行貸款轉為貨幣基金份額,如果這些事情發生,貨幣基金風險將會波及到其他金融行業,而這無疑將是場災難。

  攀比收益率

  迄今,貨幣基金市場的迅猛發展讓監管層欣喜不已,這也是監管層在貨幣基金違規問題上不斷妥協的原因之一。

  國內第一支貨幣基金在2003年末成立,但很快進入了早熟階段。

  貨幣基金早熟背后是管理層和基金公司的戰略傾斜,不少基金公司將貨幣基金視作股票市場不好時候的救命稻草,不僅要求市場部門大力推介,同時還指示基金經理把收益率做上去。

  于是,整個貨幣基金市場出現了一股“攀比近期收益率,追求市場規模”之風。

  同時,一些被基金業認為“基金業流氓”的人開始攪亂市場。在2005年初,基金經理開始相互爭搶一些收益率較高的短期融資券,基金公司資源也向能拿到短期融資券的“牛人”傾斜。

  一些基金經理開始請客戶吃飯并不斷與銀行拉近關系。不少基金經理稱,他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拿到高收益率的短期融資券,南方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那些無法拿到短期融資券的基金經理稱自己沒本事。

  由于受到貨幣基金追逐,2005年5月份短期融資券交易情況異常。自5月31日起,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短期融資券的成交量連續四個交易日維持在60億元左右,最高的一天高達183億元以上,而之前只有20億元左右。

  貨幣基金收益率也不斷攀高,2005年貨幣基金收益率平均維持在3%左右,2005年3月,貨幣市場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演繹出一輪脈沖式行情,3月1日銀華貨幣基金收益率超過了8%。

  高收益率的貨幣基金引起了投資者青睞。2005年上半年,股票基金發行困難,而貨幣基金凈申購達到907.22億份,占到整個行業的126%。

  當貨幣基金規模擴張速度超過了貨幣市場容量的擴張,基金經理反映,一些較高收益的短期融資券已經很難買得到。這時,基金經理又發現一種新的提高收益率的做法,就是代持“長債”。

  這種“長債”是這樣操作的:雖然國內貨幣基金規定整個投資組合的剩余天數不能超過180天,但基金公司可以與銀行達成協議,購買超過一年期、甚至7年期的債。債券持有期的前半段由銀行持有,后半段基金公司持有,投資的收益是基金和銀行共享,這些債券不會在貨幣基金的會計報表中反映。

  “這是自殺行為”,一些基金經理稱。“代持長債”雖然增加了貨幣基金的短期收益率,但因為貨幣基金被放大數倍操作,貨幣基金隨時面對流動性風險,一旦市場利率上升,貨幣市場基金還會面臨著利率風險。

  但事實上,從2005年開始,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里,這種操作都是“行業里的公開秘密”。雖然證監會不斷開會和提醒,但是“代持”行為愈演愈烈。

  今年5月,隨著市場利率提升,多數貨幣市場收益率本該下滑,但仍有一些貨幣基金收益率逆市走高。

  本報從多個渠道獲悉,個中原因是有基金存在利益輸送行為,即通過基金公司其他債券基金或者股票基金,高價購買貨幣基金的投資品種。

  在一個幾乎無約束的市場里面,基金經理在不斷比拼對違規創新的理解力。

  今年基金經理發明了“通過丙類戶來處理這種外盤交易”的辦法,銀行間賬戶有三類,甲(自營和代理 )乙(自營)丙(被代理),而基金可以通過被代理賬戶持有國債。

  “貨幣基金平均外盤都是1比1的。”某貨幣基金經理預測。而另外一些基金經理認為更多,這意味著市場上雖然有1000億規模基金,實際運作卻有2000-3000億或者更多。

  崩盤在即

  由于近兩個月貨幣基金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糟,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收益率單邊向上,債券價格走低,部分貨幣基金出現了組合浮虧。

  “一些小基金開始扛不住了。”有基金經理表示。6月8日,泰達荷銀貨幣基金的凈值收益率題突然變成-0.2566元,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1.6260%,成為今年第一只當日收益出現負值的基金。

  貨幣基金收益第一次出現負值在去年4月27日,當時剛成立的鵬華貨幣基金每萬份收益突然出現負值,公司給出解釋是:公司對交易清算時期的誤解,致使兩筆本應對沖盈虧的交易未能在同一天完成。

  但泰達荷銀的情況顯然不能用清算誤解來解釋。6月9日,易方達貨幣基金的日收益也出現負值。當日,易方達貨幣基金的每萬份收益為-0.0409元,7日年化收益率為2.2280%。同時,與貨幣基金投資方向相似的兩只中短債基金的日收益出現負值。

  “貨幣基金出現負值是貨幣基金經理主動操作導致兌現浮虧所致。”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機構抽回資金,銀行不愿意為貨幣基金買單,銀行、基金公司之間合作聯盟解散,基金經理不得不賣出債券應付贖回。”

  根據基金公司和銀行簽訂的定期存款的合同,如果基金發生提前支取,將不能按照原有的2.4%到2.6%的利率計息,只能按照1.62%或是0.72%計息,浮動虧損變成為實際浮虧。

  “有些公司據說已經虧損數億元。”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上海某大型貨幣基金去年末投資定期存款77億元,按照行業平均資產縮水比例,減持定期存款意味著即期利息損失高達4000萬至7000萬元。

  最糟糕的情況在后面,在機構之后,一般散戶會陸續得知真情,贖回將還會發生。流動性風險步步進逼,貨幣基金資金鏈接近崩潰邊緣,危機一觸即發。

  “現在到了玩不下去的時候了!原先追逐高收益率的違規運作違背了經濟規律,現在貨幣基金的滅頂之災即將來臨。”一位貨幣基金經理指出,這將可能會重蹈臺灣短債基金的覆轍。

  監管責任

  對于貨幣基金的發展,證監會的態度一直是愛護有加,對其違規行為也一直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睜只眼、閉只眼。

  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應該是不可兼得的,但一些貨幣基金宣傳時不斷強調同時具有三個特征。

  雖然證監會曾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的宣傳資料有規定,但對于基金公司私下里的違規宣傳行為,證監會卻沒有更多的舉動。

  比如,在南方短債基金發行的時候,公司宣傳頁早于基金產品出來,而證監會竟然絲毫沒有追查。

  之后,隨著代持長債問題爆發,不少基金經理曾多次對會里面反映了這些問題,但證監會怕調查大基金會影響行業發展,只對上海的華寶興業基金公司進行過調查。

  “但市場真正做壞的是那些大基金,而證監會只是處罰一些小基金公司,這些我們都想不通。”一些貨幣基金經理說。

  由于證監會的縱容,貨幣基金的違規行為沒有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市場有理由將監管機構的不處罰行動理解為對這種行為的縱容,行業不正之風泛濫。

  違規行為愈演愈烈,因為違規就可以取得高收益率,高收益就可以吸引更多資金加盟,資金公司可以收入提升,基金經理也能得到好處,層層遞推,貨幣基金的高收益率博取基金公司高管的支持。

  而那些堅守規矩的好孩子只能喝湯!

  業內一些運作規范的基金規模始終無法擴大,如上投摩根貨幣基金這類規范運作的基金只能維持起碼的生存。

  直到5月份,隨著貨幣基金崩盤在即,管理層開始緊張,一紙《關于防范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的提示函》發到基金公司手中,但這種警示絲毫沒有處罰違規者意思。

  6月份,在貨幣基金面臨災難的時候,證監會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承擔旗下的貨幣基金“出于流動性管理的需要,而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導致的利息損失”。

  但即使是在這份文件中,監管層再次偏袒違規者,非但不追求責任,而且要求基金公司通過開放式等方式處理。

  “但這種要求基金公司承擔貨幣基金損失、最終由投資者買單的處理方式合適嗎?”基金業人士表示質疑。

  投資者買單?

  什么能拯救貨幣基金?惟一答案:是資金!

  “如果有資金回流,則這些風險就可以很快過去。”業內人士樂觀預計。

  但不少投資貨幣基金的機構投資者表示,現在貨幣基金的組合浮虧已經一大把了,資金也不會重新回流了。

  而一般投資者如果醒悟過來,肯定也不會為貨幣基金違規操作進行買單。

  據悉一些大基金公司正在試圖通過四種方式緩解流動性危機:第一種是試圖通過更高比例收益分配,吸引銀行繼續代持收益率較高的債券;第二,基金公司給銀行更高銷售費用,吸引更多散戶購買;第三,有基金公司試圖與中小銀行達成協議,讓銀行貸款轉為貨幣基金份額;第四,由

商業銀行向貨幣基金定向回購央行票據等方法,以解貨幣基金的燃眉之急。

  對于第一種情況,一些基金經理介紹,隨著利息提高,一些銀行已經不愿意為客戶持有較高收益率的債券。對于第二種、第三種,如果把握不當,將會造成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并且會讓銀行的客戶為此買單。

  看來,現在只有基金公司出面。而管理層的意思也是,即使貨幣基金資金鏈斷了,也是由基金公司來彌補虧損,也就是基金公司出面承擔貨幣基金的經營風險。因為當時的違規協議都是以基金公司的名義對外簽署的,所有貨幣基金各種違規運作成本都進入了公司運作成本。

  問題仍存在,由于基金公司資本金本身就不多,現在由于購買自己旗下基金已經被花了很多了,規模大的基金要是真的出現資金斷裂,虧損將非常巨大,基金公司無法承擔。

  不過,基金公司還有一個殺手锏!這個辦法以前也經常被用,那就是通過旗下其他基金為貨幣基金接盤,一些大基金公司旗下有債券、短債、保本等多只投資債券類的產品,基金公司通過其它基金高價買入貨幣基金持有債券,從而將貨幣基金虧損轉移。

  于是,不僅貨幣基金持有人為基金經理違規操作買了單,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持有人也為基金經理的不規范行為買了單。

  問題是,付出代價的到底應該是誰?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85,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