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比例限制引尷尬 基金企業年金業務首單難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7日 09:29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 |||||||||
本文記者 程林 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的大門雖然開啟,但由于若干現實障礙的存在,使得包括基金在內的年金管理機構遲遲不能正式介入運作,這阻礙了企業年金入市的步伐。 資金仍未進場
根據估算,我國企業年金的存量規模近1000億元,一旦市場啟動,每年新增資金將在800億元到1000億元左右,雖然企業年金不可能全部入市,但估計入市比例在30%左右,這樣,企業年金將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每年供給股票市場資金約300億元。 而經過多番選擇,在去年8月2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首批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名單,其中包括5家企業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機構,11家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人,6家企業年金基金托管人,以及15家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包括海富通在內的9家基金公司獲得投資管理人資格。 在獲得資格后,9家基金公司各自啟動了自己的年金業務計劃,基金公司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年金部或是機構理財部,配備專門人員進行業務開發。但幾個月來,基金公司仍然未拿到真正可以據以操作的合同。 “到目前為止,盡管各家基金都簽定了大大小小的合同,但也只能稱之為意向性合同,基金業在企業年金業務上真正意義的首單還沒有出來!币晃换鸸救耸勘硎尽 企業觀望氣氛濃 一家基金公司的企業年金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綜合看來,基金公司現在開展企業年金業務有三個突出問題。 第一是市場的培育問題,企業年金是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由于它的實質是職工的養老錢,因此企業對它的態度非常謹慎。 而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成本負擔已經非常重,例如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四項社會保險加上住房公積金,總的費用已經超過工資的50%,再推出企業年金力不從心。因此現在能做企業年金業務的一般只能是有盈利水平、能交納職工保險的大型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決策緩慢、謹慎,基金短期之內無法拿下。 第二是有關制度的缺失,有關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勞動保障部先后頒布了有關企業年金的多項規定,但在一些企業年金業務的流程細節上,目前還是缺失的,無論是企業還是年金業務開拓者,都面對著有關缺乏細則可循的尷尬,而一個正式完整的業務需要包括托管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受托人四方完備,由于細節上的流程缺失任何一方缺位,合同就無法進行。 而另一方面,以國外經驗特別是美國的401K最為明顯,企業年金誕生的原始動力就是企業規避稅收的需求,但我國目前對企業年金的稅收政策還沒有明確規定,主要原因在于要在放棄一部分財政收入與鼓勵企業發展年金之間做出選擇,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成本-收益作出分析,但目前有關政策還不清晰,不少企業在觀望。 投資比例尷尬 而基金業反映較多的是“23號文”帶來的投資比例問題,這影響了基金公司產品的設計和未來收益的保證。 根據23號文的規定,企業年金必須絕大部分投資于固定收益產品,其中投資銀行活期存款、中央銀行票據、短期債券回購等流動性產品及貨幣市場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凈資產的20%;投資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及可轉換債、債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50%。 另外,23號文還規定,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及投資性保險產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30%。其中,投資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20%。 有關基金人士認為,基金公司的優勢就在于對股票等權益性產品的投資經驗,而23號文嚴格限制了比例,這對基金設計具有高回報的產品帶來不利影響,同時,由于固定收益產品實際不存在多少投資技術上的區別,這帶來各基金公司年金產品的個性化嚴重不足。 據了解,由于目前證券市場和管理機構的風險問題,企業對于委托投資證券市場比較謹慎,很多企業提出保本保收益的要求。有的甚至提出不用設計投資方案,只要給固定收益就可以了,根據收益來選擇合作對象,而在“保底收益”這一塊基金業一直是禁止的,而在投資比例限制嚴格的背景下,如何設計出企業滿意的產品,是一個難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