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動態 > 封轉開,幾時峰回路轉? > 正文
 

2006年封轉開難現 首只到期封閉式基金可能清盤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3日 01:34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周宏 周翀

  首只到期封閉式基金或將清盤

  備受基金持有人關注的基金“封轉開”,很可能無法在2006年啟動。

  根據記者從權威人士處了解的信息,今年11月到期的首只封閉式基金------基金興業(資訊 行情 論壇)很有可能將不會采取到期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即“封轉開”)的處理模式,而是直接依據基金契約清盤解散。據悉,基金興業的處理模式僅屬“個案”處理,對其后到期的封閉式基金不具備參照意義。

  這顯然與此前市場的猜測不同。此前市場的普遍猜測是,今年11月到期的基金興業將采取“封轉開”模式,并由此預期該模式具備一定示范效應。

  基金首嘗清盤路

  據悉,對基金興業終止到期之后進行清算,已經成為該基金相關各方主體都首肯的方案,并已經得到基金主要持有人的認可。而有關部門亦對此表示肯定,并要求基金管理人注意該基金到期前投資組合的流動性管理問題。由此,基金興業很可能成為業內第一只到期清盤的

封閉式基金

  按照基金興業的基金合同規定,基金如果到期清盤,將由基金發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人員組成基金清算小組,在中國證監會的監督下進行基金清算。基金清算小組將自基金終止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開始工作直至清算完成。

  根據合同規定,基金興業將在2006年11月14日到期。該基金目前規模為5億份,由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截至上周末,累計凈值為0.9102元/份。

  不具備“示范效應”

  作為首只到期的封閉式基金,基金興業究竟以何種方式“落幕”一直為整個封閉式基金市場所高度關注。圍繞它以及其它較早到期的封閉式基金,也不斷有大批解決方案涌現。諸如“先擴募再轉開放”、“轉型指數型基金”、“直接封轉開”、“LOF”、“權證”等各種思路都被不同的機構主體提出。

  不過,現在看來,唯一沒有被熱烈炒作的清盤模式最終成為基金興業的出路。其中的原因頗值得追究。

  按照基金興業的合同,該基金如果要擴募或續期,除了獲得基金持有人大會和基金托管人同意外,“基金年收益率高于全國證券投資基金平均收益率”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硬條件。而基金興業自2000年8月成立以來從未分紅,累計凈值為0.9102,5年凈收益率為-8.898%,滿足該項條件有一定差距。

  此外,銀河證券胡立峰認為,基金到期后實施“封轉開”的一大關鍵在于基金持有人大會的支持。而從現在看,盡管市場不斷提出創新解決方案,但是,既能獲得基金相關各方主體認可,又兼顧行業和證券市場利益的通行方案并未出現。而基金興業又屬于老基金改制而成,情況比較復雜。

  另據了解,基金興業到期進行清盤,還可以使市場不會形成“不良預期”。截至2005年末,54只封閉式基金擁有817億份基金單位,600余億

股票市值,其未來的陸續到期能否平穩過渡,對于中國基金業和中國證券市場有巨大影響。而推出不具示范效應的“個案”,對行業和市場都是最穩妥的做法。而從穩定市場考慮,到期清盤比“封轉開”預期更為對簡單明確。

  “沖擊效應”不會形成

  封閉式基金到期清盤,市場肯定會擔心由此產生的下跌預期。業內人士卻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現階段,對單個小型封閉式基金進行清盤,其影響力還抵不上大盤

開放式基金的贖回潮產生的負面壓力。

  胡立峰認為,現在沖擊效應出現的概率很低。“第一,近期到期的封閉式基金很少,幾個億的到期份額還達不到一只開放式基金的贖回額。第二,分散的操作方案對于市場的影響趨于分散。第三,基金興業的管理人,華夏基金的管理規模和經驗,都足以讓這個小基金平穩過渡。”

  從更具大局觀的角度考慮,封閉式基金的真正高峰在2014年,到時候將有370億份封閉式基金到期。而在此之前的個案處理,則有可能逐步嘗試穩定市場預期,這對于市場來說也將會是一種緩沖的方式。從這個角度講,市場的長期沖擊效應也將會得到分散。平穩過渡可能成為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基金興業不會采現“封轉開”,但對于其他到期基金而言,仍會有“封轉開”的個案出現。“現在仍處于試驗期,所有的措施都只針對個案,不具備普遍推廣意義。”權威人士如此介紹。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62,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