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渠道受制于人 基金公司艱難抉擇布局專賣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1日 17:00 每日經濟新聞 | |||||||||
祁和忠 銷售渠道受制于人,多年來一直是困擾整個基金業的軟肋,今年表現得尤其明顯。 是繼續靠天吃飯,還是做常人之所不能?各大基金公司正在作出艱難的抉擇。《每日經濟新聞》昨日獲悉,旗下基金產品數量達10只、所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國內第
據悉,嘉實基金管理公司首批專賣店的數量有望達到10至15家,主要分布在京、滬等中心城市,其中長期目標將達到百家以上。在形式上,嘉實基金公司的專賣店將有點類似于券商的營業部,但在具體形象上,將更加類似于海外各大銀行的私人理財中心,旗艦店將開到上海的南京路、徐家匯等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段。 一位專家評價說,在上海市中心樹一個廣告牌,一年的費用就可能高達兩三百萬元,而設立一個專賣店,年成本不過六七十萬元,而且其效果會比樹個廣告牌強得多。另外,現在很多投資者買了基金后,就很難找到基金公司的人。互聯網和電話讓整個世界由真實走向虛擬,人們從兜里掏錢購買理財產品后總有點不踏實的感覺。基金公司設立直銷店,投資者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很直觀地去交流一下信息。 據《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現有基金銷售渠道無外乎幾種:銀行代銷、券商代銷、通過交易所系統買賣等。但是,現在銀行有自己的銀行系基金要賣,在整個基金銷售不景氣的情況下免不了“胳膊肘往里拐”,而且銀行賣保險和理財產品的利潤遠遠超過賣基金的利潤;一些券商除向基金公司收取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外,通常還會索取尾隨傭金,甚至要求基金公司承諾交易量,這無疑加大了基金的經營成本。這些銷售渠道不暢,基金公司只能另想他法,而嘉實此舉能否率先突出重圍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