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美元海外基金侵蝕中國 本土派厲兵秣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8日 14:0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 濤 上海報道 “一個月多前,AIG ASIA OPPORTUNITY FUND (II)剛剛完成募集,初步募集的資金規模為兩億美元。”美國國際集團(亞洲)投資公司副總裁湯柔介紹。 國際上綜合實力較強的創投機構中,絕大多數都在 2005 年完成了新一輪的募資總籌
中國成重要投資熱土 “今年僅創投機構在海外募集的基金中就有40億美元投向了中國。”清科公司總裁倪正東告訴記者。 據不完全估計,在今年成立的海外私募基金中,已有近20只針對亞太地區的基金成立,每只規模都超過10億美元。這其中不乏凱雷、華平、黑石、新橋以及歐洲的3i集團等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公司。 湯柔表示:“AIG全球募集的資金目標是50%投資在中國,實際上,每個基金運作下來,往往發現實際投資中國的比例超過50%。” 私募股本基金的崛起是資本市場的新趨勢,從專注于亞太地區私人股本投資的國際大投行的動作來看,中國是他們最為看重的投向地之一。 私募基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進入步伐已經悄然加快。高盛募集了面向全球投資、總規模高達85億美元的“高盛資本伙伴第五基金”,未來3年至5年內,其投資中國的資產比例會占到資金總額的30%左右。 摩根大通“亞洲機會”的基金第二期已經募集到5.75億美元,凱雷集團首個亞洲房地產基金籌集了4.1億美元凈資產。通過杠桿融資效應,凱雷基金將投資于中、日、韓價值約15億美元的房地產資產。國外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因為中國經濟目前在全世界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一些只專注于中國的創業投資基金也在今年不斷涌現。 2005 年 8 月, Intel Capital 宣布設立一只規模為 2 億美元、專門投資中國市場的“中國技術基金”。而美國華平投資集團也宣布成立規模達80億美元的專門投資中國的第九號基金,這是華平自1966年成立以來募集金額最大的單項基金。 “中國熱”正在越來越深地影響著全球機構 的視野。中國已占亞洲區集資總額的65%,業內人士粗略地估計,2005年國際私募基金在中國的規模達到300億美元左右。 各路豪杰都不是新手 2005 年新增可投資于中國大陸的資金總額遠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年份,相當于 2004 年的數倍之多。 新加坡祥峰投資人士介紹,今年海外募集的資金達到這么多,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前一輪募集的基金額度恰好已經結束,這正好是新一輪募集的高潮期。據介紹,作為新加坡淡馬錫的全資子公司,新加坡祥峰投資前期的基金額度已經投資完畢,正在募集新一輪的資金,大約在4億美元左右。 但是吸引海外投資者加大募集規模的重要原因是,此前這些基金在運作上的成功。 有著德國政府背景的DEG公司,其中國的首席代表介紹,自1985年以來,DEG已在中國投資了43個項目,總投資額超過了2.7億歐元。而其最近又介入了四川南充市商業銀行,以及實德工程塑料公司。 而美國國際集團也是如此,曾經發起第一期AIG ASIA OPPORTUNITY FUND,由于該只基金運作非常成功,該公司已經在海外發行了ASIA OPPORTUNITY FUND第二期。 “過去10多年,(亞洲)投資在中國參與了超過一百項的投資計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至今,其在中國的投資已接近10億美元。”一位知情人士介紹。 據了解,匯豐直接投資曾經成立了9只基金投資中國,其年回報率最好的超過40%,最差的也在10%以上。 美國、歐洲的基金和大機構都將中國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內地蘊涵著豐富的機會是私募基金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 倪正東介紹,國際私募基金在亞洲主要的投資目標就是中國和印度,但是印度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后,而且主要以外包的形式存在。而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不錯,無論新興還是傳統行業都有增長空間。而在資金供應充裕,可投資項目有限的情況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企業將成為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標。 本土派厲兵秣馬 除了私募基金長期青睞的互聯網、電信、媒體等,一些相對傳統的領域都有很多機會,也開始吸引了基金的目光。 美倫投資中國區首席代表許云輝認為,隨著盛大、蒙牛等一批公司在海外上市,加之中國過去十幾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國際私募基金對中國企業有著一定的追捧。 在傳統產業及國企重組方面,私有股權投資基金正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如華平重組哈醫藥、高盛介入海王生物(000078SZ),而今年,淡馬錫 31 億美元出手中國銀行,凱雷 4 億美元購買太平洋人壽股權。 在海外私募基金大肆擴張之時,留給本土私募基金的空間就十分有限了。 國內私募基金投資項目金額正在做大,前幾年,在中國投200萬美元就是很大的項目,現在只能算很小的項目。 在投資于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大量覆滅之后,國內大量的私募基金將視野轉向了產業投資領域。 國內有些私募的主力軍是各地政府的創業投資公司,例如上海創業投資公司,深圳創業投資公司等。不過總體來說,由于受到太多的束縛,與境外的私募相比,競爭力還是顯得薄弱。 截至2004年底,我國從事創業投資活動的機構有217家,注冊資本240億元,管理創業資本497.7億元,累計投資項目為3172個。而與國際私募基金相比,國內私募更加關注對項目中后期的投資。 而國內的產業基金也出現了一些新興的力量,如海富產業基金,雖然是一家合資產業基金,但其出現,還是讓大家看到國內私募基金發展的一條道路。 作為直接股權投資基金,剛剛成立的中比基金由中國、比利時兩國政府合作,總規模為l億歐元,四方發起人共出資3700萬歐元。 “另外6300萬歐元由海富基金公司向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募集,從目前來看,資金的募集情況還是比較成功。”該公司人士透露。 也許,和證券投資基金一樣,國內私募產業基金借助外資的力量,可以邁出關鍵的一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