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儒:基金業要在創新中解決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12:02 證券時報 | |||||||||
——“第四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觀點集錦 □資本市場研究會主席 劉鴻儒 我國基金業在短短的七年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年又發生了新的轉變,從最早以券商為主導設立基金公司,發展到現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設立基金公司。這
應該說,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中流砥柱。1999年底,中國基金業的資產規模只有577億人民幣,而到今年10月底,獲準開業的基金公司已經達到48家(其中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17家,共管理207只基金,基金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已超過4760億元。基金業的發展壯大,有效改善了市場中的投資者結構,使得理性投資、價值投資成為市場的主流。基金的專業理財優勢逐步突現,其中,適應市場需要的貨幣基金、短債基金的推出,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這都顯示出,我國基金業已經能夠圍繞市場需求做出相應創新,并獲得成功,行業正在走向成熟。 但基金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遇到了新問題。部分基金公司的生存困境問題已經顯現。股票基金缺乏賺錢效應。基金產品的雷同化、同質化特征明顯。可投資的金融產品過少。基金的發行困難和銷售瓶頸問題日益突出。基金業發行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基金缺乏賺錢效應,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另外,由于基金銷售非常倚重銀行,受制于人,難以獲得共贏。 基金業是目前金融業中運作相對透明、規范的部門,基金業內的市場化程度也很高,基金業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整個資本市場發展中所面臨的瓶頸問題,即市場化進程與計劃色彩仍然濃厚的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股權分置改革為資本市場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創造了條件,因此,應當抓住機會,加快利率與資本的市場化改革,實現審批機制向監管機制的轉變。 第一,放寬投融資管制,增加投資品種。第二,合理規劃理財市場發展。第三,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發展債券市場,同時大膽嘗試衍生產品,引進做空機制。第四,要研究、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與激勵機制。第五,監管部門應該不斷增強市場理念,該管的要管到位,該讓市場去解決的一定放開。第六,研究基金公司成為全面資產管理載體的問題。總之,一定要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各種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這是客觀發展規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