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基金業危機要打市場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03:27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 | |||||||||
第四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達成共識 本報記者 王軻真 第四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落幕,但鮮花與掌聲難掩基金業正面臨的困難處境。基金投資業績不理想、投資者不信任、誠信受到質疑,被并稱為基金
根據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的披露,截至2005年11月28日,國內的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52家,其中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20家,證券投資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5008.2億元。完成和正在股改的公司300多家,市場、政策、價格三大預期進一步穩定,商業銀行有大量資金要尋找出路,企業和居民的閑置資金要尋找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為出路,顯示機構投資者發展空間廣闊。 基金業的盛世危言 不過,盡管基金業規模與日俱增,但透過表面的繁榮,基金業到底面臨什么樣的處境呢?根據前證監會主席劉鴻儒的統計,從2001年到現在,只有2003年基金平均收益為正,其余均為負。今年前3個季度,在絕對收益上,多數基金并未獲得正收益。由于基金不賺錢,客觀上影響了新基金的發行,對吸引機構資金通過基金渠道進入市場也是不利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之間的分化非常明顯,大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已超過500億,而小的不到10億。特別是在銀行系基金、外資背景的基金相繼進入基金行業,更壓縮了一些缺乏背景的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一些成立時間不久、或是還未建立強大品牌的基金公司,陷入了成立便虧損的境地。 基金持有人的怨氣 保險公司作為證券投資基金最大的持有人,對基金無法創造出滿意的收益難平怒氣。中國人壽(資訊 行情 論壇)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劉慧敏對基金當眾發難,責問基金為何只重業績排名,而無法為持有人創造更好的收益。實際上,他的發難多多少少反映了基金經理的想法。目前國內外多家基金評級機構活躍在市場上,在專業報紙上開展了對基金評級打分的運動。 深為基金業厭惡的是,甚至有的評級機構逐日排名,將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凈值公諸天下。這種做法既將基金經理變成了評級的“奴隸”,被排名的皮鞭無情驅使和嘲弄,也令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持有人異常不滿。劉慧敏表示,基金切不可根據排名的需要而進行調倉,造成持有人利益受損。 誰來拯救危機中的基金 在基金論壇上記者注意到,當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表態,今后15年社保基金投入證券市場的資金量只增不減,會場上長時間掌聲不息。從聽眾的表情分析,應該是為股市源頭活水不斷而興奮。但從行業的發展角度分析,證券投資基金業的創新,應該從行業本身的功能定位,以盡可能大的市場化力度來謀求創新。 放松行政審批管制,以市場化的手段消除基金創新的障礙,正成為基金業界的共識。劉鴻儒建議,放寬投融資管制,增加基金的投資品種。盡管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但能夠吸引基金投資的公司仍然不多,基金投資選擇有限,持股高度集中,導致基金產品同質化程度嚴重。他建議大膽嘗試衍生產品,引進做空機制。發揮衍生產品分散、規避風險的功能。 對于基金面臨的誠信危機,有業界學者建議研究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與激勵機制,通過管理層個人持股與期權制度,使基金公司切實擔負起信托責任。不過,也有專家對此表示了不同看法。例如知名學者王連洲就認為,盡管探索管理層持股計劃可能對基金誠信建設有幫助,但從上市公司管理層持股的實際效果看,仍需要研究避免基金公司股權激勵中出現內部人控制、損害持有人利益的現象出現。中國證券基金市場不缺乏規范條文,關鍵在于能否落實責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