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動態 > 正文
 

基金銷售冒出超大客戶 銀行理財熱買基金過百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09:35 證券時報

  許多中小商業銀行已將低風險基金包裝成最新的“理財招牌菜”,掛鉤低風險基金的產品設計模式獲得了銀行、基金和投資者三方的認可,也由此引來了對基金營銷戰略轉型的思考。

  □ 本報見習記者 陳靜

  當市場對貨幣市場基金、短債基金的熱銷還記憶猶新時,這些低風險基金的新買家開始浮出水面,許多中小商業銀行已將低風險基金包裝成最新的“理財招牌菜”。

  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已有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和光大銀行推出掛鉤基金的銀行理財產品,分別為廣發行“薪加薪B計劃”、深發展“現金增利計劃”和光大“陽光理財月計劃”。其中廣發行“薪加薪B計劃”分為月結型和季結型,月結型投資貨幣市場基金,季結型投資短債基金,主要投資華安、南方、大成、易方達、博時、銀河等旗下基金,現規模達到64億元之巨;深發展“現金增利計劃”也按月、季結算時間劃分,其月結型產品又稱之為深發展“聚財寶”,投資標的為博時和嘉實旗下貨幣基金!艾F金增利計劃(季結型)”是“聚財寶”的升級版本,投資標的為博時穩定(資訊 凈值 論壇)價值債券投資基金。該理財產品從7月推出至今,規模已達15億元。而于上月剛剛推出的光大“陽光理財月計劃”則百分之百投資大成貨幣(資訊 凈值 論壇)基金。僅北京地區就銷售上千萬元,全國銷售規模近億元。

  對此,基金業內人士推測,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為低風險和固定收益類基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銀行理財產品將成為該類基金今后2-3年重要的投資者。

  銀行基金各懷心事 

  為何銀行紛紛推出基金掛鉤的理財產品?一位資深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依靠存貸款利差,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導致銀行間的競爭異常激烈。銀行網點拉存款的綜合成本也越來越高,利息加上人工、折舊、銷售、稅金等,平均成本要達到3%左右,中小銀行甚至可能達到4%。因此,個人理財的中間業務,被各家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視為尋求盈利模式的突破口。收益高、流動性強而風險較低的低風險基金產品,自然成了這類銀行儲蓄替代型產品的首選。

  事實證明,銀行理財產品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廣發行個人銀行部副經理馮革指出,“薪加薪B計劃”理財產品直接擴大了銀行資金規模,吸收了存款,增加了大量新客戶。在購買該理財產品的客戶中,存量客戶占20%-30%,新增客戶比例達到70%-80%。與此情況類似,光大和深發展銀行也表示,于近期推出的光大“陽光理財月計劃”和深發展“現金增利計劃”,在臨近年底的攬存增儲黃金季節里為銀行爭取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購買低風險基金吸引了新客戶資源,反過來,基金也可以通過銀行的理財產品,借銀行信用擴大其規模。一位基金公司營銷總監透露,在營銷中會發現,如果向客戶直接推薦基金,他很可能不會買,但如果跟他說這是銀行的

人民幣理財產品,客戶一般都能接受。由于基金的收益表現分化,其對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在降低。通過代銷渠道銷售基金效果非常不理想,而采取銀行理財產品的曲線救國方式,卻能吸引普通的投資者。

  基金轉型“產品提供商”

  理財產品掛鉤低風險基金的產品設計模式獲得了銀行、基金和投資者三方的認可,也由此引來了對基金營銷戰略轉型的思考。深圳一家老牌基金公司營銷總監認為,基金公司通過理財產品的途徑來銷售基金,是實現持續營銷的一種有效方式。基金公司現階段只注重首發,或是過分強調豐富基金產品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他認為,基金公司要做好持續營銷,就要重視與銀行的合作,結合銀行客戶利益和需要,設計符合不同客戶需求的理財產品。在這種合作中,基金將扮演“理財產品提供商”的角色。

  上海某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卻對此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基金掛鉤銀行理財產品以實現持續營銷的模式,雖然是基金銷售的又一創新和突破,可這種模式的生命周期很短。與理財產品掛鉤的貨幣、短債基金經過銀行重新包裝,附加了各銀行自己的信譽,給投資者提供了比較好的預期收益率。但隨著市場利率水平的調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很有可能達不到預期,如果持續達不到預期,這類理財產品將遭淘汰。因此與銀行合作的持續營銷需要不斷創新。目前基金產品的設計還跟不上利率水平的調整步伐,基金距離“理財產品提供商”角色還有一段距離。

  另外,基金掛鉤銀行理財產品雖然比代銷基金規模增長要快,但卻影響了基金公司對基金流動性的管理,這也是這類理財產品的一個缺陷。該營銷總監還強調,這些銀行理財產品月結型的結算模式使基金管理人為了應付快速來回的交易,要留夠現金頭寸,而且短時間內交易過多,基金管理人產生的費用也多,這些損耗都是繼續持有基金的投資者承擔的,因此會對收益有影響,進而對基金持有人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任何一款理財產品都只能滿足部分投資者的需求。在基金代銷賣不動,基金直銷難當大任的營銷環境下,任何一家基金也不會忽視銀行這個基金的新買家,借力銀行的理財品將是基金規模擴充的主要渠道。

  據記者了解,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以及中信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都正在積極醞釀投資于基金的理財新產品,正與各家基金公司展開合作談判。銀行理財品掛鉤基金已漸成時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0,1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