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動態 > 正文
 

資金面擴容信號 工銀瑞信提前入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0日 15:08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孫健芳 李利明 北京報道

  7月5日,中國第一家獲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國有商業銀行發起設立的合資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在京成立,這比原計劃至少提前了兩個月。按下來的8月、9月,交行與建行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也將投放市場。

  依照管理層股權分置的思路,對價是非流通股東獲取流通權的溢價,這意味著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市場流通股股數將會增加,同時,由于新的融資計劃啟動,市場將迎來股票供應量的擴容。

  為防止資金面緊張狀況發生,管理層未雨綢繆,急推銀行系基金公司入市。這也是繼保險資金入市、企業年金準備入市等利好消息之后,部委之間再次聯手,給出明確的資金面擴容的信號。

  力挺“三劍客”

  在銀行系基金公司的入市上,央行行長助理劉士余一直是一位主角,“銀行系基金都是他一手推動下進行的,所以他很有成就感。”在工銀瑞信基金公司開業典禮上,一位參加的典禮嘉賓如是說。

  其實,劉士余的背后,反映了整個央行和銀監會對銀行系基金入市的積極態度。

  “銀行號”基金公司啟航可以追溯到2004年9月15日,當時央行在京專門召開座談會,明確表示支持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同期,也傳出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已經向銀監會提請設立基金公司的消息。

  經過幾個月研究論證,2005年2月20日,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聯合制定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這標志著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工作正式進入實質性操作。

  在《試點管理辦法》公布之后,由于股票市場長期低迷,股權分置改革迫在眉睫,作為利好配套措施之一——銀行系基金公司入市速度開始明顯加快。

  4月6日,國務院公布了首批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銀行名單。6月4日,證監會正式批準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這是首家由商業銀行——工行聯合境內外機構發起設立的基金管理機構。

  工銀瑞信被批準設立之后,當時市場作出最樂觀的估計是:首批三家試點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各項審批工作最遲將會在今年9月底完成。

  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進展,投資者對市場預期不穩定加重,股指也在投資者對股市擴容的擔憂下進一步下滑,“所以,銀行系基金公司入市是帶著政治任務來的,這已經成為穩定市場的重要舉措之一。”交通銀行負責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基于上述原因,工銀瑞信從獲批、籌建到開業花費不到一個月時間,其速度之快刷新了之前所有記錄。

  而且,在工行瑞銀基金之后,建行和交行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也會緊跟其后。劉士余還表示,交行與建行成立的基金公司則分別會在8月、9月投放市場,三家分別立下了軍令狀。

  三先鋒之后,央行對后繼部隊也已有部署,“最近又有一批商業銀行表示對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感興趣,并且在技術、資金、人力資源等方面進行了充分準備。監管機構將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盡快擴大試點范圍。”劉士余說。

  資金擴容

  每次有關銀行系基金的消息都成為證監會利好的另類解釋,但挾資本和政策優勢的銀行系基金公司能給市場帶來多少資金?

  據悉,在銀行系基金第一只產品設計上,證監會和銀監會之間也曾有分歧,證監會傾向于發行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產品,而銀監會則傾向于低風險貨幣型基金產品。

  這種爭執由于央行的表態而被消弭。3月7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進一步明確: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運作的合規資金除了可投資固定收益類證券之外,還可以直接入市投資股票。

  雖然央行已經明確支持銀行系基金推出股票型產品,但出于風險考慮,工行瑞信仍將第一只產品定位為投資股票的平衡型基金。但臨到最后,工行瑞信卻選定了發行股票型基金產品。對此,劉士余在開業典禮上也有解釋,“希望工銀瑞信的第一只產品突出股票投資,這對恢復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將起到極大作用。”

  “央行和證監會的態度給銀行系基金公司定了調,所以在產品設計上,我們都看工行行事,工行發什么產品,我們就發什么產品。”交行相關人士也表示。

  據悉,工行瑞信第一只基金將在本月投放市場,業內人士估計,借工行強大網點優勢,加上工行的重視程度和資源動用力度,工行第一只基金產品可以輕松上100億,如果加上建行、交行的基金,三家基金公司在近幾個月可以為市場帶來數百億的資金。

  “相比資金面來說,市場更多需要一種信心,或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或許工行基金入市會起到效果。”華夏基金人士表示。

  新沖擊

  銀行系基金風生水起之際,意味著基金業在人才、銷售等資源爭奪上更加激烈。

  在籌建過程中,工行基金以其強大背景優勢從各大基金公司卷有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其中,除了工行原托管部人員加入之外,來自湘財荷銀、華夏基金等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已經加盟其中。

  除了人才競爭之外,現有基金業面臨的更大的壓力則是銷售渠道上的打壓。

  自從2002年市場上出現第一只開放式基金以來,銀行在基金銷售上一直起著決定作用。期間,基金公司也試圖改變這種窘境,并在建立自己銷售渠道上面投入大量精力,但由于目前金融業絕大部分的資源都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基金公司的投入和收入往往不成比例。

  同時,由于銀行改變銷售策略,對合作基金公司不再作出保底承諾,這導致基金公司新產品首發規模急劇下降。最近,華夏基金和南方基金兩家發行了新基金產品,雖然兩家都屬于實力雄厚的老基金公司,也只取得7.69億和12億左右首發規模。

  而在商業銀行成立基金公司后,銀行在銷售網絡和客戶資源上肯定會像自身嫡系傾斜,所以業內人士判斷:如果基金銷售市場整體向好,銀行系基金公司加入將會壯大整個基金業力量,但如果基金銷售市場發展不順,銀行系基金入市將沖擊現有基金業格局,弱勢基金公司會加速被淘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