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修辭別友邦華泰在即 光大保德信虛位以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3日 12: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友邦華泰的總經理傅德修即將離任。”在業內,這一傳言經月有余。消息人士稱,“在上任一年多之后,傅的辭職已經不可避免,而2004年11月開業的友邦華泰,不得不面臨半年之后更換總經理的現實。”
與此同時,浦西的外灘中心47樓,光大保德信也正在等待新舵手。 據悉,傅德修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加盟光大保德信已成定局,他取代的正是任期已滿的光大保德信CEO唐保羅。 轉投光大保德信 7月1日,記者截稿前,友邦華泰董事長齊亮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 “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人事的安排包括法律程序、董事會的決定,中外股東的決定等因素。”齊亮表示。 一個月左右,將有定論,在齊亮看來,傅德修留下和離開的可能性各占50%。 在友邦華泰內部,傅德修要走的消息還沒有大面積“散布”。 “傅總現在天天正常上班,并沒有要走的跡象。”對于傅要離任的說法,友邦華泰市場部一位員工表示非常驚異。 傅德修,20年從業經歷,先后在美國富達基金,瑞士銀行UBS從事資產管理業務,業內人士回憶,在2002年傅德修還以UBS的身份參與了與國泰基金的合資談判。 從友邦華泰公司的更高層面記者證實了傅即將離開的消息。 在AIG(行情 論壇)和華泰進行合資談判時,AIG和華泰約定,CEO人選由前者提名,后者認可。在暫時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AIG選擇了采取聘用職業經理人的方式。 通過獵頭公司,AIG找到了傅德修,很快,2003年底,傅德修作為牽頭人,開始友邦華泰的籌建。 “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出任基金公司總經理,在內地業界非常之少。”一位業內人士評價,某種程度上看,傅德修的出現很有突破意義。 從2003年底正式接手友邦華泰的籌建工作開始,一切進展非常順利。 2004年7月,友邦華泰基金獲準籌建,11月8日,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的友邦華泰正式在上海獲準開業。 從雙方籌建開始,傅德修就參與了,然而,作為職業經理人,傅很難得到雙方的信任,一位了解友邦華泰的人士介紹。 雖然是友邦委派的總經理,但與合資公司總經理一般擔任公司董事不同,傅不是友邦華泰的董事,4名董事,分別是來自AIG和華泰證券各兩名。 這不免使得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傅非常尷尬。 從證監會傳來的消息,傅德修將加盟的可能是光大保德信,光大保德信另一中層證實了這一消息的可靠性。 光大保德信原總經理唐保羅任期已滿兩年,即將離職。 友邦華泰方面,誰將接任傅,目前還沒有確定,而傅的變動,確實開了業界間總經理跳槽的先河。 為何選擇離開? 雖然消息在業界流傳已久,但很少能說清楚,傅德修為何在公司開業半年就辭職,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參與籌建的基金公司。 由于傅辦公室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記者暫時無法與其本人取得聯系,秘書告知傅這兩天休假。 傅的離開是一個意外的問題,中外股東對傅并沒有看法,齊亮向記者表示了希望傅德修留下的意愿。 對于傅離開的最終原因,齊亮表示暫時不便透露。 但在坊間,關于傅德修為何要走的說法卻是眾說紛紜。其實在傅之前,友邦華泰研究主管等多位核心人物也已經出走。 “華泰證券比較強勢,對外方干預比較多,希望在公司占據主導權。雖然友邦的名字在前面,但實際上華泰在公司的話語權更大。”某權威人士評述。 友邦華泰的股權結構為:AIG投資集團33%、華泰證券33%、蘇州高新(資訊 行情 論壇)18%、江蘇交通控股8%、國華能源投資8%。 AIG與華泰各占33%的股權,不過蘇州高新等幾家股東和華泰一樣均來自江蘇。 而另一種觀點將矛頭指向了外方。 旗下首只基金——友邦華泰盛世中國基金,3月7日起通過中國銀行開始發行。由于市場處于最為低谷的時期,基金發行非常困難,友邦不得不延長募集期兩周,但在發行結束后,有效份額也只是剛剛達到9個億。 這使得外方比較失望,由于基金公司的運營費用很高,友邦華泰的辦公地點設在金茂大廈,加上昂貴的人力成本,與友邦方面的預期相差甚遠。 經營業績不佳,使得傅面臨巨大的壓力。 一位知情人士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插曲,年初公司準備組織春游,在中方看來,這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而且出于控制成本的考慮,決定帳篷住宿,公司開車。 結果友邦方面還是否決了這一提議,理由是壓縮開支,保護股東利益。這在公司內部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友邦也不一定就控制到這種程度,但中外雙方在理念上的差異,的確造成了隔閡。”業內人士分析。 “友邦流露出不滿情緒,在外方的壓力之下,傅選擇了辭職,其實華泰一直比較支持傅。”這是坊間最近的說法。 不過,有消息人士認為,外方向傅施壓的可能性值得懷疑。 “外方對(基金公司)經營要求不高,他們希望在外資保險可以進來之后,做保險業務。” 盡管業界眾說紛紜,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說法,股東之間的溝壑,不同的經營理念成為傅最終離開的內在因素。 而傅的下一個站點光大保德信也不平靜。 關于總裁Paul Thompson(唐保羅)離職的傳聞已久,由于公司情況較為復雜,人事動蕩厲害,有很多人員離職。 唐離開的原因,據說是兩年的任期已滿。 公司中外方在投資理念上的沖突很大,與友邦華泰不同,光大保德信據說是外方掌控的公司,但是中方對經營業績提出了不滿,矛盾一度非常尖銳。 而關于光大銀行將取代光大證券一說也是沸沸揚揚。 據悉,傅到光大也是獵頭推薦的,亦是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傅德修的出現,得到了雙方股東的同意。 反思基金治理 合資基金公司成立初期,市場對中外方股東之間的磨合就曾提出了疑慮。 從首家合資基金公司成立至今,兩年多的時間里,客觀地說,大多數合資基金較好地解決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問題。 而部分合資基金的沖突也為業界敲響了警鐘。從國聯安基金的內部糾葛,到光大保德信的混亂,中外股東之間的摩擦不斷。 合資基金的總裁基本以外方派遣居多。 光大保德信非常典型,總經理和投資總監都是老外,直到現在仍然是內地基金業唯一的老外總經理,這本應該成為內地基金業的一道風景,但似乎也像風景一樣中看不中用。 而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傅德修的輾轉經歷也許能夠說明,雖然有不盡人意之處,但這個市場依然需要他們的智慧。 無論是什么背景,合資前期談判中的磨合非常重要,雙方必須把責權利陳訴清楚,為今后的發展消除不必要的矛盾。 “從目前的高層變動來看,這與市場形勢有一定的關系,市場情況不好,公司的經營壓力較大,尤其是剛剛成立的基金公司。”上述人士分析。 毫無疑問,上述高層都是由于經營狀況或者基金業績的原因,受到投資者或者股東層面的質疑。 這個時候,是不是所有的責任都應由管理層承擔,這是個大大的問號。 股東層應該正視這個現實,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對經營層提出過高的要求并不現實。 其實,無論是合資還是本土公司,人事變動從來不是內地基金業的一個新鮮話題。但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知情權是他們最基本的權利。巨大的人事變動之前,公司任由消息流傳幾月之久,不作澄清,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