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翹首半載 企業年金市場配套規章啟動在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8日 08:4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顧盼 實習記者 王柏仁 三亞報道 企業和機構翹首半年的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終于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乙酉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年金元年”。
企業年金啟動的核心文件《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已完成文件的起草工作,日前記者從可靠渠道了解到,關于企業年金的4個框架性文件春節后將全部頒布。 配套規章春節后啟動 “最保守的估計,企業年金市場春節以后就可以正式啟動。”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企業和機構翹首半年的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終于有了明確的時間表。 2004年5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以下簡稱“20號令”)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23號令”)正式執行,由此啟動了我國四百多億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而年金市場化運作仍然有待相關細則的出臺,圍繞這兩個綱領性文件的一系列監督管理規定的頒布成了整個市場的期待。 按照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督司司長孫建勇的說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陸續頒布5個規范企業年金運作的規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專家評審議事規則、企業年金基金管理運作流程、投資管理規定、賬戶管理信息系統標準等尚在制定之中。 2004年10月,孫建勇調任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一個月以后,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養老司副司長陳良接手基金監督司,年金市場化的進程并沒有因為主管部門的人事變動而放慢。 2004年11月11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證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企業年金基金證券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25號令”),首次對企業年金基金證券投資的開戶、結算事宜做出規定。《企業年金基金證券投資登記結算業務指南》也同期發布。 2004年12月初,陳良在光大銀行和光大保德信主辦的“企業年金規劃與運營”研討會上表示,相關法規的整體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預計2005年年初企業年金市場將正式啟動。 而日前,記者從可靠渠道獲得信息,關于企業年金運作的另外4個規定的制定程序已經全部完成,并已經上報國務院法制辦備案。 “這些法規全部頒布以后,接下來就是機構的申請準備時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很快就可以開始受理機構的資格認證工作了。”上述知情人士說。 角色分配 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托管人四種角色安排,并通過充當不同角色的機構之間的相互制約來保障年金資金運作安全是企業年金制度設計的初衷。對于參與年金市場的機構來說,自然是希望身兼數職從而在年金運作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從2004年5月,年金市場啟動以來,包括銀行、保險、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在內的各類機構都通過不同方式展現各自的運作能力,以期在未來的資格申請中獲得更多的牌照,此前,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就公開表示“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企業年金賬戶管理的首家試點銀行”,“為企業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提供年金計劃設計、咨詢、企業年金賬戶管理、企業年金基金托管、企業年金投資理財等‘一站式’服務的業務。” 關于運營機構的職責,“23號令”第四十五條明文規定“投資管理人與托管人不得為同一人,不得相互出資或相互持有股份。”至于其他角色的能否重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意見。 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從法律上看機構似乎可以一身兼三任,但監管部門仍然對此持保留態度,“在一家機構掌管下,利益糾紛和互相滲透都是有可能的。現在關于一個機構能申請幾個牌照,主管部門正在研究之中。”上述人士說,在基本的法律框架定立以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研究,根據機構的運作專長對于機構的申請方向做一些引導,畢竟企業準備一項資格認證需要花費不少的人力、物力,企業根據這些引導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耗費。 風險監控 “主管部門不希望參與年金市場的機構只是集中在少數幾家手中,只有充分的市場化環境才能保證年金市場的健康發展。”一位知情人士說。 “年金選秀不會像社保選秀那樣苛刻,一般由金融機構提出申請,主管部門按照若干管理辦法進行評審,然后授予年金的某個管理資格,相比社保選秀,社保管理人資格意味著上億的真金白銀,而獲得年金管理資格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還只是一個開始,機構與企業之間的談判還將是漫長的。”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眾多的機構參與其中就必然會導致競爭,如何防止在未來的年金市場運作中出現惡性競爭是目前監管部門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一位專業人士分析,比如說賬戶管理,按照“23號令”的規定,“賬戶管理人的管理費是每戶每月不超過5元”,并且“由設立企業年金計劃的企業另行繳納”,此外,“23號令”對于托管費和投資管理費的提取也都只是做了上限要求,分別是“托管費不高于托管企業年金基金財產凈值的0.2%”和“管理費不高于投資管理企業年金基金財產凈值的1.2%”,機構極有可能以壓縮管理費用爭取更多的企業客戶,而費用的過度打壓必然會干擾正常的市場持續。 如何監管機構在投資管理過程中的投機行為,保證年金資金安全也是監管部門一個比較關注的問題, 知情人士透露,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是未來年金市場運作的監管主體,由于此項業務涉及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個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建立與這三個部門的溝通機制,但據悉,短期內這幾個監管部門尚無計劃以某種固定的組織結構來實現這種跨部門的協調管理。 據悉,負責年金監管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基金監督司目前只有一個固定的工作人員具體分管此事。事實上,人力配備的緊張促使企業年金從一開始就大量借用社會力量,而即將頒布的專家評審規則也同樣是借用外腦對參與者的資格進行審核,或許對于管理著上萬億社保資產的基金監督司而言,500億左右(2004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的企業年金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對于關系到數量同樣是以萬億計退休職工來說,企業年金能否不蹈券商委托理財的覆轍,不步“基金黑幕”的后塵,這一名工作人員實在是職責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