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基金持倉 > 正文
 

定海神針大盤藍籌頻頻遭重創 基金狂拋外資猛進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0:4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自8月下旬以來,擔當著股市“定海神針”功能的大盤藍籌股頻遭重創,股價一路下滑。以中國石化、G寶鋼、華能國際這三只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股票為例,自8月至今,期間的最大跌幅分別達到15%、26%、20%,遠遠超過同期滬深指數11%的跌幅。

  而與此同時,考慮對價因素后,無論是分紅回報、市盈率乃至實業的重置成本等角度來考慮,這批藍籌股的估值均接近或明顯低于海外市場的最低水平。部分A股股票的市場價
格不僅與H股價格倒掛,也與非流通股東場外協議受讓的價格倒掛。A股市場不得不開始面臨這樣的尷尬:當一直呼喚的股票投資價值凸現時,股價仍舊止不住下跌的勢頭。

  大盤藍籌股,你究竟被誰拋棄?

  接軌說

  以往每逢大盤股引領股市下跌時,市場最具說服力的看空理由就是“股價接軌說”。A股市場與海外同類

股票的估值相比明顯高估,分紅回報過低,非流通股問題影響市場長期預期等堪稱看衰A股市場的三大“老生常談”。

  不過這次下跌顯然無法再使用此借口。以剛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G寶鋼為例,11月17日,G寶鋼報收于3.85元,市盈率4.8倍,未來3年里的年分紅回報率接近8%。而在同一天,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報價為26.51美元,分紅回報率僅為0.75%。另一個巨頭韓國浦項鋼鐵的報價為50.66美元,分紅回報率為3.08%,均大大低于寶鋼水平。

  與近兩年國內對鋼鐵行業的估值大幅起落不同,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浦項和米塔爾的走勢要穩健許多。最近5年,浦項和米塔爾大漲小回,最大漲幅接近5倍。面對鋼價整體下調的不利局面,米塔爾近三個月的下跌幅度不足16%,浦項3個月內的股價調整幅度只有6.5%。

  國內的比較同樣如此,以最悲觀的狀況測算G寶鋼投資收益率,假設G寶鋼明年起每股收益降至0.50元,3年后,分紅水平只有近5年的一半,股價跌至超出想象的2.50元每股。只需每年等量投資G寶鋼,未來7年的內含收益率也能達到8.5%。而11月17日,交易所掛牌的15年期國債的年收益率只有3.75%。

  外資機構大舉掃貨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鋼鐵巨頭的米塔爾近期剛剛受讓了國內上市公司華菱管線36.67%的股份。在承諾未來為華菱管線的股改支付對價的基礎上,米塔爾受讓華菱管線的價格也達到4.31元,與公司凈資產相比溢價6.06%。相比之下,G寶鋼11月17日的收盤價相比凈資產的折價為8%。即使不論業內排名第一的寶鋼與華菱的估值差距,僅考察市凈率,G寶鋼股價就要比外資場外受讓華菱管線的價格還要低15%,這樣的倒掛實在讓人看不懂。

  若以如今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外資理論上只需用1100億元人民幣就能將中國最大的三個鋼鐵上市企業:寶鋼、武鋼、鞍鋼新軋全面收購。按照國信證券研究員鄭東的估計,這樣的總估值遠遠未達重建一個寶鋼的資金需求,難怪QFII會對寶鋼這樣的大盤藍籌股趨之若鶩。

  公開信息顯示,在第三季度內,瑞士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知名的國際投行大手筆增持G寶鋼。其中,瑞士銀行增持了4477萬股,躍居寶鋼第一大流通股東,高盛一口氣增持4300萬股以上,環比增持70%。摩根士丹利的持股數也增加到6608萬股。QFII的大手筆增倉與內地機構們的先后減持形成鮮明對比。

  內資機構以偏概全?

  與外資機構的態度相反,三季度減持藍籌股卻僅僅是內地機構們“小試牛刀”。進入十月份后,以基金為代表的內資機構,進一步大幅度減持周期類股票,鋼鐵、石化等大市值行業首當其沖,在10月的前兩個交易周內,這兩個行業的平均跌幅接近10%。受此影響,上證指數再度跌破1100點。

  那么基金究竟是出于何種原因大比例出售周期類股票呢。在和一些投資經理的交流中,答案終于浮出水面。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周期論”:部分機構認為鋼鐵、電力、石化等行業屬于周期性行業,伴隨著宏觀經濟的調整,這些行業的生產力過剩將充分顯現,行業經營將進一步下滑。股價還會進一步下跌。因此,回避減持是為上策。

  對此,一些業內人士則深不以為然,一些資深的投資人士認為,業內如今對鋼鐵等周期類股票的看法,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把發燒感冒之類的毛病看成了SARS。“鋼鐵行業確實面臨調控,行業的景氣也在下降,但市場現在已經把鋼鐵行業的估值看到谷底去了。難道沒注意QFII正在不斷增倉大盤藍籌么,他們可是把周期類行業概念引入A股市場的人!”

  而瑞銀在11月16日發表的最新報告,則繼續給予寶鋼“buy-2”的評級,報告認為,雖然未來兩年鋼價將繼續下調,但寶鋼股價的調整已出現了過度的情況,該機構對未來12個月寶鋼的價格預期是每股6.9元至7.7元。

  羊群效應

  除了對行業周期的擔憂外,基金投資的“羊群效應”在大盤藍籌股的走勢中也起了相當的作用。一些基金從同業排名考慮。在發現對手減持大盤藍籌股票的跡象后,為回避股價短期內的下跌而搶先出手,由此形成的“羊群效應”成為震蕩藍籌市場的重要原因。

  不過,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擔心,這種對個體“理性”的做法對整個群體來說可能是戰略上的“災難”。作為內資的最大機構群體,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截至3季度已經超過1600億,約占滬深兩市流通總市值的15%以上。這樣的群體如果因為行業競爭機制和短期排名的考量,而產生遠離大盤藍籌的“羊群效應”的話,那么很可能是在低價將A股市場的中堅資產和絕對影響力拱手讓與他人。這在明后兩年金融市場的大改革中勢必處于被動。而從現在QFII大舉建倉大盤藍籌股的情況看,這個跡象已經開始出現。

  上海證券報記者 周宏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