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仍資金投向好去處 海外基金扎堆遠東樓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李和裕 狗年春節(jié)至今,海外投資機構在上海樓市頻頻出手。先是香港協(xié)和集團出價1億美元從荷蘭國際集團(ING)手中接過了淮海路盛捷高級服務公寓的100%股權;隨后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以逾7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位于古北的虹橋花苑酒店式公寓;又有嘉吉投資(Cargill)一口吃進南匯的24幢別墅;基匯基金(Gateway Capital)則為一名中東個人買
看來,中國的宏觀調控并沒有影響外資的掃樓心情。并且,不光是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房地產都仍是投資者資金投向的好去處。 “美國、英國的房地產市場早已是資金推動型的了。” 有關研究機構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國內加息提高了他們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所以投資者要為資金另尋出路,還有不少其他國家的房地產是有利可圖的。” 他告訴記者,全球投資者近兩年開始大量投資亞洲房地產,以期在該地區(qū)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中淘金。“許多投資者青睞日本,有的是直接購買,有的如歐洲和美國的退休基金與保險公司可能會把更多的錢投向專業(yè)房地產基金,借此進入當地市場并分散風險。韓國也是選擇之一,盡管國外資金源源不斷流入韓國房地產市場,推高了地產價格,但韓國的寫字樓市場仍維持著較高回報率。” 當然,中國,在海外投資機構的戰(zhàn)略版圖上,一直是首要地區(qū)。如開頭所提到的,原本以為受宏觀調控影響最大的上海樓市,今年在海外投資機構的紛紛追捧下似乎又恢復了生機。 還有上月剛宣布設立上海分公司的摩根士丹利在“落地”后已做成了一單生意,花近4億元人民幣買下了上海浦東世紀公園附近的陸家嘴中央公寓中的2棟樓。但作為它的代表,摩根斯坦利亞洲區(qū)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卻在上月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辦的“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上表示,外資進入加深了中國內地房地產的炒作氣氛。 謝國忠表示,在東南亞,外資已經對那里的房地產市場起到很大影響,而在中國,外資進入的規(guī)模與國外相比還是有很大距離。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一家海外投資機構在中國買了一幢寫字樓,它是希望能把這幢樓迅速套現的。“事實上,在中國內地投資房地產的海外投資機構,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而是集合境外委托人的資金,代為投資并收取管理費,因此這些機構有強烈的資產增值和變現的沖動。以后賺不賺錢,它都是贏家。”他還表示,一定程度上,政府對上述外資的表現應該加以警惕,因為外資在中國內地房地產泡沫中扮演著推波助瀾的角色。 基強聯行董事總經理陳基強則向記者表示,海外投資機構“吃進”中國房地產往往是想好出路的。“一些機構近年來在中國的收購行動不斷,據我所知,它倒也不是想一般意義上的‘快進快出’,而是買下后重新包裝經營,一方面可以獲得比較穩(wěn)定的租金回報,另一方面在經營良好、物業(yè)升值的情況下,也可以集體打包去海外REITs上市,獲得更大的利益。” 另外,業(yè)內人士認為,“賭”人民幣升值也是外資買樓依然相當活躍的重要原因。“對那些海外投資機構來說,人民幣升值的過程顯然要比結果重要。正是在一個普遍預期人民幣會繼續(xù)升值的過程中,海外投資機構將進入收購房地產,直到人民幣匯率明朗化、無過多升值預期后,他們的收購步伐才會緩下來。”仲量聯行中國區(qū)董事陳立民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