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環球基金 > 正文
 

基金吸引力下降 眾多理財產品目光銷定401K計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6:31 證券時報

  □ Morningstar晨星(深圳)基金研究中心 林晟

  替代投資產品的崛起

  由于前幾年基金丑聞的負面影響很大,美國證監會近兩年來不斷出臺新法規,對基金業存在的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不規范行為加強監管。但這也大大增加了基金公司的遵循成本,
減小了投資者投資費用的下降空間,降低了共同基金的吸引力。比如今年提出的對短期申贖資金加征不超過2%的贖回費,這在保護長期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卻使得部分401(K)計劃的參與者在做日常配置或申請相關貸款時,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而其它投資替代品的低成本優勢開始受到401(K)計劃參與人的重視。

  近年來保險公司的獨立賬戶、銀行的集合

理財產品和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計劃等產品,已經在401(K)計劃市場中向共同基金發起沖擊。因為投資者通過此類產品也可達到投資基金的目的,并享受“團購”優惠。此外,這些產品皆不屬于美國證監會的監控范圍,相關運作成本相對較低,參與者的總費用率較低,產品競爭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如經紀商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針對401(K)計劃的客戶推出的集合

理財產品,就是一種目標期限的生命周期基金(Target-Date Life-Cycle Funds),包括先鋒在內的許多知名基金管理公司為該產品的投資組合提供咨詢及建議。該產品的規模雖然不太大,但增長速度很快,至今年12月初已比年初增加了一倍有余。此外,
通用汽車
、通用電氣、美國國際紙業等大型公司都先后為自己的401(K)計劃參與者創建與共同基金類似的投資渠道,讓他們通過這一渠道來投資于外國基金、指數基金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基金丑聞揭露之后,退休金計劃的發起人開始考慮別的投資選擇,而證監會對共同基金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對這一轉變更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作為一個投資品種來看,共同基金在該市場中的唯一優勢目前只剩下其品牌效應了,而對401(K)計劃的參與者來說這并不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銷售機構的推薦取向轉變

  根據調查顧問公司Brightwork Partners的調查結果來看,在過去12個月里,雖然只有9%的投資顧問推薦保險團體年金產品,而推薦共同基金的相應比重為20%,但從總體來看,已有30%銷售401(K)計劃的投資顧問主要向客戶推薦團體年金產品,而只有24%的投資顧問主要推薦共同基金產品,另有12%表示在這兩類產品的推薦上沒有特別的偏好。也就是說,保險產品與共同基金產品在401(K)計劃的投資顧問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說已經是不相上下了。由于該調查涉及的525個投資顧問是從所有銷售401(K)計劃并從中收取費用或傭金的投資顧問中抽樣挑選出來的,所以我們相信樣本的結果可以較好地反映出市場的整體狀況。

  共同基金產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以來,就一直是401(K)計劃投資顧問們的首選推薦品種。依靠當時出色的業績表現,基金公司在該業務領域建立起良好的品牌。但這一品牌優勢在業績光環漸漸褪色之后不再引人注目。此時,保險產品的定價及給銷售機構銷售費用的靈活性就顯得重要起來。Tiburon Strategic Advisors公司的Chip Roame表示,團體年金的銷售以往在教師、銀行職員中比較受歡迎,他對投資顧問們也對其有如此之大的興趣表示驚訝。他認為費用因素是這一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一方面是共同基金的優勢遞減及相關成本上漲,另一方面是主要銷售渠道———投資顧問的銷售傾向出現轉變。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共同基金在美國退休金計劃中的主要地位開始受到挑戰。當然,這種轉變可能并不是一種長期的必然趨勢,因為共同基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已經獲得的在401(K)計劃市場的地位。因為401(K)計劃部分資產相對穩定,在熊市初期時,資金開始撤離基金市場,這類長期資產有助于穩定基金資產規模,進而避免引發更大的基金凈值的波動。所以,共同基金會采取必要的手段增加基金產品對其的吸引力,盡量避免此類穩定資產在基金資產中比重下降。比如近來基金公司偏向增加發行基金的級別,以更靈活的費用率來滿足中間機構的不同需求,從而擴大銷售群體并提高其銷售意愿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7,4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