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分析文章認為國內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應是加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17:00 世華財訊
分析文章指出,有效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尚未形成的情況下,調整匯率只會給國內經濟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國內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應是加息而不是改變匯率。 據東方早報7月20日報道,分析文章指出,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2006年上半年GDP為914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9%,增速比2005年同期快0.9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42371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2005年同期加快4.4個百分點。此外,銀行信貸快速增長、房地產開發信貸快速增長等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國經濟將所面臨巨大的風險。 文章指出,面對經濟過熱,市場對宏觀調控的路徑選擇產生了爭議。是人民幣升值,還是加息,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暗示匯改才是解決目前經濟過熱的治本之術。文章認為,連續加息才是目前宏觀調控最有效的工具。 文章認為,經濟過熱是國內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之結果,而導致流動性泛濫的關鍵,就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目前國內低利率的表現,一是政府管制下的銀行利率(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嚴重低于民間信貸市場利率(年息大約12%);二是中國的利率水平與名義GDP增速嚴重偏離。一般來說,兩者應基本保持一致,即正相關,但中國利率水平與名義GDP負相關,相關系數負60%。 低利率政策必然會導致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泛濫、傳統的產業結構流行、資本擠出勞動力、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固定資產投資過熱、資產價格飆升、居民財富制度性轉移等等,可以說,目前國內許多經濟問題癥結都可歸結于低利率政策。利率與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嚴重背離,這就是銀行流動性泛濫的原因所在。因此,如果不改變國內銀行的低利率政策,種種扭曲經濟行為要得到有效調整是不可能的。 宏觀調控要想取得實際效果,就得從低利率政策入手。只有增加資金使用的成本,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利率水平,這樣才能通過利率來影響與改變企業及個人資金使用的行為決策,從而改變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有人認為,國內貨幣當局之所以在升息決策上猶豫不決,一是認為國內的CPI過低,利率上升沒有數據支撐;二是唯恐升息會給處于升值通道上的人民幣匯率增加更大的壓力。 其實,這兩個理由都是不充分的。現代央行貨幣政策職能并非逆風而動(即根據已經出來的經濟數據再出臺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而是采取中性的貨幣政策,即盡量減少貨幣政策工具的出臺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更多的是前瞻性),所參考的數據并非僅是CPI的變化(還包括資產價格的變化)。因此,在國內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房地產價格等)的情況下,CPI上漲不快并不是不升息的理由。 更何況中國的CPI數據問題重重(《中國經濟景氣月報》公布的2005年城鎮居民的居住消費僅為808元),現在國內CPI體系的權重不合理,以這樣脫離實際居民消費支出的數據來計算CPI,得出的結果真實性值得懷疑。 對于國內利率上升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有人認為國內銀行利率上升容易吸引更多國際熱錢來炒作人民幣升值。但在中國這種本幣市場與外幣市場基本上分割的情況下,本幣利率變化不容易傳導到外匯市場上去。比如,美元經過17次升息之后,其利率早就高出人民幣利率3個多百分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本幣市場與外幣市場相通、投資者預期到人民幣升值不會超過3%的情況下,就會有大量人民幣兌換成美元。但是這種事情并沒有發生,原因就在本幣與外幣市場不暢通。而且中國作為一個大經濟體,即使是外幣能夠通過非法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其規模對經濟的影響也應該是十分有限的。 文章認為,利率的變化是國內市場利益關系的調整,而匯率的變化是國內與國外的利益關系的調整。在本外幣市場基本分割、有效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尚未形成的情況下,調整人民幣匯率只會給國內經濟增加更多不確定性。因此,國內宏觀調控的主要工具就應該是加息而不是改變人民幣的匯率。 (吳耀明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