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能源市場是確保全球能源供應安全的最佳選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3日 13:54 世華財訊 | |||||||||
一些國家的政府經常聲稱,為保證能源供應安全,他們有必要對能源市場進行干預。但經濟理論和以往的經驗都表明,政府的干預可能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開放的能源市場才是確保全球能源供應安全的最佳選擇。 綜合外電7月13日報道,一些國家的政府經常聲稱,為保證能源供應安全,他們有必要對能源市場進行干預。在本周末于俄羅斯舉行的八大工業國(G8)峰會上,能源安全將成為
英國政府在12日剛發表的能源市場展望報告中表示,希望建造更多核電站、發展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源效率,以減輕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加強能源安全。 但經濟理論和以往的經驗都表明,政府的干預可能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開放的能源市場才是確保全球能源供應安全的最佳選擇。 絕對的供應安全是很難實現的。實際上,安全只能意味著不受突如其來的實物短缺和價格振蕩沖擊的相對自由,不論造成短缺和振蕩的是供應中斷還是能源輸送網絡出現問題。 一些人聲稱,政府必須保證能源安全,因為這是一種“公共利益”,民間市場不會提供足夠程度的保證。但這種觀點忽略了兩點。首先,它沒有認識到市場在提供能源安全方面所擔當的主要角色。其次,不相信市場的觀點忽視了政府在這方面的無能為力。政府規劃部門并不能準確預測哪些措施對能源開發商和消費者最有利。如果讓政府承擔保證安全的責任,企業界或許會認為,在出現供應短缺的時候他們不能提價,這也會進一步抑制他們的投資欲望。 英國能源市場過去的歷史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例證,讓我們看到政府為改善供應安全而采取的作法所產生的始料不及的影響。這方面最糟糕的情形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后的幾十年間。當時,英國政府向國內采煤業提供了成本很高的支持,這么做的理由之一據說是為了保證能源安全。但這么做的結果反而是更不安全了。政府放給煤炭業和行業工會的權力導致他們動輒威脅要舉行罷工。這些威脅通常都能被擺平,但有時罷工也還是不能避免,由此帶來了巨大破壞。英國煤礦工人造成的能源供應中斷比歐佩克(OPEC)曾經造成的中斷更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 事實上,能源市場在靈活應對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的國際石油危機方面是相當成功的。由市場帶來的供應來源和技術的多樣化才是安全的關鍵,自給自足不能解決問題。 西方企業已經充分考慮到了與俄羅斯、中東和非洲等地的開采商打交道所面臨的政治風險,而且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他們能更有效地與之交往。 自從英國像其他幾個歐洲國家一樣對能源行業實行私有化和市場化以來,英國的能源安全也在提高。英國的能源市場(包括天然氣和電力)現在是充分競爭的,所有消費者都能自己選擇供應商。除了天然氣網絡和電網本身的自然壟斷之外,已不存在價格控制。這些市場也摸索出了應對安全問題的機制。 比如:期貨價格上漲表明有投資必要,會給投資者帶來動力;短期價格走高的預期會激發人們投資于擴大儲備;可撤銷合約讓人們在應對先前的短缺時有了一定的靈活性;能源監管當局提供的商業鼓勵措施保證了供應網容量的及時擴充、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供應能力、對用戶不會實行差別對待。正如英國天然氣和電力市場辦公室(Office of Gas and Electricity Markets)曾指出的,這個領域的新設施投資一直在推進,目前英國的電力和天然氣網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可靠、更高效。 不幸的是,在歐洲大陸的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這樣的機制。在競爭性市場缺位的情況下,政府勢必成為安全的主要守護者,他們只是簡單地將安全理解為盡量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政府在制定旨在改善能源安全的政策時,允許并支持能源市場充分發揮作用應是其首要目標。英國同樣應該充分放手。近年來,英國出現了一些倒退,干預似乎有抬頭的跡象。歐盟其他國家的政府應放棄對減少進口依賴的迷戀,別再猶豫不決、拖拖拉拉,應該集中精力建設一個功能強大的國內能源市場。開放天然氣和電力網絡及儲備設施市場,加大對企業的激勵措施以使市場參與者得以涉足所有的供應來源,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改善安全形勢。保證天然氣和電力的零售及批發市場的充分競爭也有同樣作用。 與此同時,政府應停止以提高能源安全為名主觀決定哪些能源領域應獲得優先發展──比如說是優先發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還是優先在可提高能源效率的項目上投資。他們沒有也不可能獲得作出這些決定所需要的信息,而且,他們極有可能受到來自利益團體的影響,利益團體的干擾可能導致政府付出巨大代價,結果反而有損能源供應安全。 (龔山美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