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找到突破的理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3日 13:34 世華財訊 | |||||||||
在29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最近一次加息決定出臺前,股市的表現的確非常黯淡。 綜合外電7月3日報道,在過去六周里一直處于守勢的投資者此前一度深感失望。一年多前就堅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可能會停止加息之后的部分主流經濟學家突然改變了觀點,開始說Fed還有得做,他們預計29日Fed會加息50個基點而不是25個基點。多家銀行預計,到年底時隔夜拆款利率將達到6%。最終結果是,29日短期利率
在Fed的決定出臺之前,諸多短期指標顯示出投資者的緊張心態,而10個交易日的股指波動區間也處在歷史上最狹窄的水平。作空的股票數和交易量均大幅上升,防御性對沖交易量猛增,資金紛紛撤出股市共同基金。 這可以說是市場在等待一個突破的理由,事實也的確如此,29日道瓊斯指數飆升217點,所有30只成分股都有所上漲,紐約證交所95%的股票收盤上漲。(這是道瓊斯指數30只成分股2006年第三次悉數上漲,這種情況在2004年和2005年都沒有出現過;這可能是因為期貨和交易所買賣基金推動了當天的上揚。) 那斯達克和標準普爾指數的表現比道瓊斯指數還要好。這三大指數上周的漲幅基本甚至全部是在29日一天實現的。道瓊斯指數上周上漲1.5%,收于11,150點,標準普爾指數上漲2%,收于1270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4%,收于2172點。整個第二季度,道瓊斯指數微幅上揚,而標準普爾指數則下跌1.9%,那斯達克指數下跌7.2%。 盡管漲幅可觀,而且也有助于驅散人們心中積攢多日的悲觀情緒,但29日的飆升并不足以說明今2006夏天一定會出現反彈行情。 首先,它的幅度和走勢同此前兩個周四一天內出現的上漲非常相似。30日,由于對假日前夕周末成交清淡的預期,股市并未延續升勢,而是出現了微幅下跌。(30日的成交量受到了羅素2000指數調整帶來的基金換倉的推動。)如果股市在本周還有一天假日的情況下能守住陣地乃至有所上升,收益季節的到來將很快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技術派市場分析師逐步達成了一致看法:如有反彈,也將低于前期的高點(標準普爾指數為1325點,較目前點位高出4.3%);那個點位不值得追高;市場可能還會下探近期低點,甚至有可能跌破該低點。 與此同時,更加看重基本面的投資者認為,股價現在仍很便宜、公司收益又很出色;一旦Fed暫停加息,股價就有可能進一步升高,雖然從歷史經驗來看這一點并非必然結果。 對下跌趨勢的內情沒有立即得到驗證、而看漲人士熱切期待了解的Fed的真正意圖也沒有最后結論這兩種導致對方變本加厲的不良情緒,上述觀點或許不失一劑解藥。 華爾街上的替罪羊很難逃過不耐煩的獵人,或許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資者和市場大眾此時的人氣。 上周,對沖基金在國會的一間聽證室里接受了一場“模擬審判”,這個地方曾經是用來調查叛逆行為和違規企業的地方。在這場“審判”中,有幾位批評家對對沖基金貪婪的手法和邪惡的動機提出了有威脅意味但語詞含糊的控訴。 上周早些時候,有消息說,幾家經紀公司起訴了一些大型經紀行,指控他們煽動投資者參與了未擔保賣空交易。這當然是一種不當做法,但認為大型經紀公司在合謀慫恿投資者參加這類交易的想法表明,那些當手中股票下跌時就會將原因歸咎于所謂“壞人”的人士夸大了他們蒙冤的程度。 在訴諸法律之外,(在29日Fed加息之前)怪罪Fed擾亂市場的聲音也很響亮。上周頭幾天,華爾街兩位著名老前輩──Omega Advisors的斯蒂文?英赫恩(Steven Einhorn)和Oak Associates的愛德?亞德尼(Ed Yardeni)──彷佛原告一般控訴了Fed的不良行為。兩人的聲明一開頭就說:我們認為,Fed官員不必要的甚至是危險的做法夸大了通貨膨脹問題以及他們要作出應對的可能性,從而影響了全球資本市場的穩定。 這是對截然不同的心理思路進行的一種無可否認的印象派式的聯系。但看起來,人們對投資機構的確存在很強的懷疑情緒,同時,那些希望股價上漲的人們有一種過分的認為理應如此的想法。 這并不是一個可以據此采取法律行動的看法,至少近期是這樣。而且,一些人或許會將其視為人氣不佳的反映,且認為它是一個買進信號。但常言說的好,愛的反面并不是恨,而是冷漠。而那些譴責別人的人的態度遠不是對市場漠不關心。 最激進的看漲派評論人士指出,貨幣市場基金持有的2萬億美元彷佛是一批尚未引爆的炸彈,它們未來將在股市掀起一波買進狂潮。但既然市場上流行這樣的說法和態度,那么,這個狂潮反而很難迅速到來。 (李志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