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 > 正文
 

中國在調整全球經濟失衡中的定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9日 13:05 世華財訊

  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的發展也出現較大的失衡態勢,主要表現在國際收支失衡上。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調整,不僅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理應在調整全球經濟失衡尤其是中國自身經濟失衡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據中國經濟時報6月19日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經濟失衡已經成為國際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主要表現就是一方面美國經常項目存在大量的逆差
。20世紀90年代前期,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平均占GDP的1%,但從90年代后期起,經常項目赤字出現較快增長,2004年經常項目赤字占GDP的5.5%,2005年增加到6.5%;另一方面,大量的經常項目順差則集中在俄羅斯、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國,以及日本、中國和其他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經常項目出現大量逆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投資和儲蓄的嚴重失衡,投資過快,儲蓄率較低,消費水平極高。我們知道,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國民收入恒等式可以表述為:S-I=NX,也就是說儲蓄減去投資等于凈出口,即一國貿易平衡狀況主要取決于該國的儲蓄和投資狀況。如果一國儲蓄低于該國的投資,該國就出現貿易逆差,要調整上述的貿易不平衡狀況,就應通過增加儲蓄或減少投資進行。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于里根政府奉行供給經濟學派,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通過減稅等刺激經濟發展,使得美國經常項目和財政收入出現大量的赤字。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美國政府開始通過緊縮財政政策,削減財政赤字,增加政府儲蓄。但由于科技創新尤其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美國投資急劇增加,儲蓄則出現下降。據統計,在1975年到2000年的25年期間,美國的消費需求占GDP中的比率大體上保持在67%,而近年來,這一比率又增加到70%左右。

  總的來說,全球經濟失衡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上的調整,但如果全球經濟失衡的進一步惡化必然會加劇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這既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也不符合發達國家利益,因此,有關各方都應負責任地承擔其各自的調整責任。正如IMF(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所強調:全球經濟不平衡不能僅僅依靠
人民幣升值
來解決,這是一個應該由所有國家和地區來共同努力達到的目標。如美國應增加儲蓄,減少消費,降低財政赤字,歐洲和日本實行結構改革,提高內需和經濟增長率,增加經濟增長的潛力,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等。因此,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需要各個國家和地區加強合作,攜手進行,那種一味地將調整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強加給某一國家或地區,甚至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做法,不但無助于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解決,還可能使這一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化,進而影響到全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的發展也出現較大的失衡態勢,主要表現在國際收支失衡上。1994至2005年期間,除了1998年資本項目出現63.8億美元的逆差外,其余年份均出現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而且,順差額逐年增加。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推動下,國家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從1994年初的211.9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末的6099億美元,2005年末又增加到8189億美元。國際收支失衡實際上是國內經濟運行的結果和反映,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反映出國內經濟的失衡狀況,其根本原因也正是由于國內投資明顯大于儲蓄,儲蓄明顯過高,內需不足。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上述對外經濟的失衡狀況,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及時和有效的調整,不僅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不利于中國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進程,對于中國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中的地位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理應在調整全球經濟失衡尤其是中國自身經濟失衡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那種將中國對外經濟失衡的調整責任全部聚焦在

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方面的看法是片面的和不理性的,既然,中國對外經濟失衡是對內經濟不均衡發展引起的,因此,就應采取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整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措施,進一步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切實改變經濟增長方式。

  實際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的轉變”早在1995年制定的“九五”計劃中就明確提出了,但至今仍沒有實質性的轉變,問題的癥結,如吳敬璉先生指出的就在于“體制”,也就是說尚未建立起與“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相適應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因此,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為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生態環境”,如盡量減少對企業這個微觀主體決策的干預,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同時,要建立全面綜合的考核機制,科學全面地考核工作實績,切實改變以GDP和引資指標等作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機制,從體制和機制上消除“GDP沖動”和“引資沖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投資驅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一是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在保持出口一定增長的同時,增加進口,減少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二是進一步擴大消費,推動內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教育和醫療服務,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對于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短期內,要使內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改進和調整財政政策,增加財政在教育、醫療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同時,改進公司治理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企業儲蓄率,對于進一步推動內需將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三是調整國內產業結構,明確產業投資導向,健全投資約束機制,壓縮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投資,提高產業結構水平和質量。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匯率調整對于改進和調整一國大量的貿易順差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對于中國這樣的轉軌經濟大國而言,匯率的大幅升值是不可行的,不僅對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的調整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而且,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從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大大增加了。而且,中國已經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對外匯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作為匯率改革的目標,并采取了增加外匯市場主體、引進做市商制度,以及提供遠期、掉期等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等措施。下一步,中國仍將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同時,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也應樹立起匯率風險意識,增強對匯率變動的承受能力,充分運用遠期、掉期等工具,規避匯率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