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促使中國出口增長放慢進口增長提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10:22 世華財訊 | |||||||||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指出,從匯率改革后的進出口運行數據來看,人民幣匯率升值對進出口的實際影響也體現出促使出口增長放慢、進口增長提速的特點。 祝寶良、張峰、李若愚6月14日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分析第20期撰文指出,通過測算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化對進出口的影響,初步估計,由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影響2005年第三季度貿易出口量減少1.9%,第四季度減少4%,2006年第一季度
匯率是影響進出口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理論上講,匯率的變動可以影響一國產品的相對價格,從而使進出口量發生變化,并影響到貿易收支差額。匯率變化對貿易產生的影響一般表現為:一國貨幣對外貶值,有利于本國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外國商品的進口,因而會減少貿易逆差或增加貿易順差;一國貨幣若升值,則不利于本國商品的出口,有利于外國商品的進口,因而會減少貿易順差或擴大貿易逆差。 在定量分析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的影響時,研究的重點是進出口在多大程度上對匯率的變化做出反映。在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彈性分析方法。根據彈性分析方法,只有在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的情況下,匯率變動才會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產生影響。即當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時,匯率升值才可能引起貿易收支的明顯變化。但在實際經濟中,由于貨幣合同、匯率傳導和商品數量調整的相對滯后性,匯率升值在最初可能會改善貿易收支,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后,貿易收支才會逐漸惡化,即存在“J曲線效應”。 國內已有許多學者利用彈性方法就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進行了估測,并得出了不同的觀點。有研究認為我國的進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嚴重不足,“馬歇爾-勒納條件”不成立,因而匯率變化對進出口幾乎沒有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我國的進出口彈性明顯, “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匯率變化對貿易收支影響明顯。 我們發現在國內已有的研究中,普遍存在以下兩個突出問題:一是選取的樣本數據均為年度數據。由于樣本點過少(最多的也不超過15個樣本),在統計上缺乏可信度。而且選取年度數據會過濾掉許多月度的變化,難以反映出短期波動。二是人民幣匯率往往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代替。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5月并軌以來,一直實行“釘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在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由于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且表現超穩定,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作為研究對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美國匯率安排是獨立浮動匯率制度,美元與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匯率波動較大,從而導致人民幣與歐元、日元等相關貨幣匯率波動幅度也較大。由于忽略了人民幣對其他國家貨幣的波動,僅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來實證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其結論難以具有普遍性。這一問題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尤其明顯。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由“釘住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僅是貨幣籃子中的一個組成。我們不能再以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來描述人民幣匯率的總體波動,需要一個含義更廣的標準來測定人民幣對其他許多貨幣的價值。人民幣有效匯率恰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為了準確分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避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選取了1994年第四季度~2005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數據,并以人民幣有效匯率作為研究對象,重新測算我國的進出口彈性,并檢驗“馬歇爾-勒納條件”是否成立。 (本篇報告全文請見6月14日宏觀分析欄目文章: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外貿的影響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