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 > 正文
 

新興市場貨幣表現將出現分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10:45 世華財訊

  新興市場貨幣表現將因各自基本面狀況而出現分化,投資者一般會重點關注各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和政策措施上。就地區的角度而言,亞洲經濟體的復蘇進度最快,拉丁美洲經濟體其次,中歐和東歐經濟體則居最后。

  綜合外電6月6日報道,過去幾周,在市場流動資金趨緊的情況下,投資者紛紛規避風險,導致新興市場貨幣、股票和債券價格出現大幅動蕩。但新興市場貨幣一開始遭遇的全
線拋售或將轉變成更值得人們研判的形勢,尤其是在新興市場逐漸復蘇的情況下。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BAC)駐紐約新興市場策略師Lawrence Goodman表示,第二輪投資浪潮到來時,各新興市場表現將因各自基本面狀況而出現分化,投資者一般會重點關注各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和政策措施上。

  在貨幣較為廉價的環境中,投資者將流動資金注入新興經濟體,風險相對較小,而這些國家的資產也迅速升值。因此,一旦市場避險情緒加大,投資者就開始紛紛撤離新興市場。

  目前,市場的注意力將集中在這些國家的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政策上。因此,擁有巨額經常項目赤字,而且缺乏良好財政規劃的新興市場國家將會發現,要從近期的拋售浪潮中恢復過來是何等艱難,為彌補巨額赤字吸引資金是何等不易。

  這類國家可能將包括土耳其、南非和匈牙利。上述三國的赤字規模近來迅速膨脹。以土耳其為例,該國的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接近7%。相反,擁有大規模經常項目盈余的國家則可能在最近一輪拋售后復蘇。

  美國銀行的Goodman指出,從很大程度上看,中國、韓國、

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的國際收支表現將繼續強勁,這不光可以使這些國家的貨幣免受拋售浪潮的沖擊,甚至還可能藉此獲得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從地區分類的角度而言,分析師預計亞洲經濟體的復蘇進度最快,拉丁美洲經濟體其次,中歐和東歐經濟體則居于最后。

  分析師稱,由于中歐和東歐經濟體缺乏大宗商品出口幫助其限制貿易失衡,這些國家的恢復速度將最為緩慢;也是拋售浪潮結束后,投資者敢于重返的最后一批市場。

  JP Morgan Private Bank外匯交易部門負責人Paul Barrett表示,缺乏大宗商品出口的支撐是東歐國家貨幣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之一。

  他認為,相較于東歐國家,部分拉丁美洲新興市場貨幣的恢復速度可能要快的多。比方說智利,該國可從豐富的銅礦資源獲得巨額收入,并實現經常項目盈余。巴西則出口

鐵礦石、鋼鐵和大豆,除去該國政府維持財政政策的努力外,這些都是支持該國經濟的富有價值的商品。墨西哥則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Barrett指出,除了商品因素外,東歐國家還可能因為缺乏利率優勢而遭受負面影響。投資者通常愿意將資金投入利率較高、能夠令他們獲得較高收益率的經濟體。

  但在過去的兩年里,許多東歐地區的中央銀行紛紛下調利率。自2004年6月以來,匈牙利已累計降息857個基點,目前的利率水平為6.0%。同期斯洛伐克降息150個基點。捷克共和國當前的利率水平位于2%。

  Barrett稱,這些國家有巨額的經常項目赤字、沒有豐富的商品資源、短期利率又比美國低,所以不可能吸引許多的投機資金。

  相反,巴西的利率水平目前為15.25%,墨西哥為7.0%。除了商品價格的支撐,拉丁美洲經濟體還有良好的財政收支狀況,并且通貨膨脹也控制得較好。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一個月內,亞洲貨幣的表現幾乎強于其他所有的新興市場貨幣。Barrett預計,投資者將最先重返亞洲市場,隨后才會返回拉丁美洲和東歐市場。美國銀行的Goodman表示,經常項目盈余和低通貨膨脹環境下經濟的強勁增長是關鍵。他指出,亞洲國家將最先渡過近期的市場波動期。

  如果中國繼續采取措施,令

人民幣升值,則亞洲貨幣將再度上漲。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