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應為6300億美元左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4:48 世華財訊 | |||||||||
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苑德軍教授撰文指出,確定中國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考慮進口額、外債規模、匯率干預、居民和企業對外投資等諸多需求因素,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應在6300億美元左右。 據上海證券報5月29日報道,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到底是多少?是國內金融理論界爭議頗多的一個熱點問題。從大體上看,各種看法可以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
不過,即使在認為外匯儲備已經過量的觀點中,對適度規模的測算上,不同的學者得出的研究結論也迥然有異。有人認為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為3600億美元,有人則認為7000億美元較為合適。不同學者對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不同理解是正常的,原因在于考慮問題的角度存在著差異。 從理論上來講,一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是該國外匯儲備供求關系的產物,因而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應考慮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因素?紤]到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持續性所決定的外匯儲備供給充裕的情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雙順差”將得以持續,因而在測算時只需考慮外匯儲備的需求因素。 按照金融教科書中的傳統外匯儲備理論,滿足3個月的進口額是衡量一國外匯儲備適度的重要標準。以這一標準衡量,2005年中國進口額為6601億美元,只需持有1650億美元外匯儲備即可。其實,3個月的進口額只是一國外匯儲備的最低需求量。除進口外,外債規模、匯率干預、應對國際投機資本沖擊和突發事件的特殊需要等因素,也構成對外匯的需求。因此,單一的進口額衡量標準,顯然有失科學性。從中國現實情況看,確定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應考慮進口額、外債規模、匯率干預、外商投資的利潤返還、應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和突發事件、居民和企業對外投資等諸多因素。當然,在國際地緣政治矛盾加劇、國際政治局勢動蕩甚至有可能出現戰爭的情況下,還要考慮政治及軍事因素對外匯儲備的需求。 根據上述外匯儲備的需求因素,以2005年的相關數據為基礎,來確定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數值。 首先,看進口額。雖然3個月的進口額是衡量一國外匯儲備的一般性標準,但考慮到受外貿政策或其他宏觀政策調整、匯率變化以及突發事件的影響,經濟主體可能實施加快進口、提前付款等行為。因此,還需另加3個月的進口額方可應付進口的外匯需求。國內研究外匯儲備的學者也大多贊成這樣做。如按6個月的進口額計算,進口所需外匯為3300億美元。 其次,看外債規模。從外債結構看,盡管自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以來短期外債增長較快,但中國的外債償債率、負債率和債務率三大外債警戒指標均低于國際標準安全線,中國外債償還的壓力不大。2005年末中國的外債余額為2810.45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余額為1561.43億美元。為了保證對外債有充分的償還能力,即使對短期外債有100%的外匯儲備而對長期外債不予考慮的話(在確定外匯儲備合理數量時不考慮長期外債,似也是一種國際慣例),那么,也只需1560億美元。 再次,看匯率干預和外商直接投資利潤返還。隨著匯率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民幣匯率彈性將逐步加大。不過,由于中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匯率制度,因而匯率的波動幅度終究是有限度的。這決定了中國用于干預匯率的外匯也不需要保持很大的規模,大約400億左右即可。到2005年底,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2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的平均利潤率如按10%計算,外商投資利潤返還還需用匯620億美元。 最后,看居民、企業對外投資和滿足特殊需要的外匯需求。居民用匯主要體現在出境留學、旅游、探親等方面。隨著出境制度的松動、“黃金周”長假效應的放大以及境外旅游目的地國家的增多,特別是國家外管局六項外匯新政措施出臺后對個人用匯額度的放寬,居民用匯需求明顯增加。參照歷史數據并考慮到這些新的因素,估計有350億美元大體上可滿足居民用匯。企業對外投資也是不斷增長的趨勢,估計要70億美元左右。 至于應付國際政治、經濟風險和突發事件等特殊需要的外匯需求數量,和一定時期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及發展動向密切相關,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現實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看,盡管局部范圍內的地區沖突不斷,但由于中國實行和平崛起的發展戰略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面臨著一個比較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從世界經濟運行的現狀看,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不大可能出現嚴重的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因此,這種滿足特殊需要的外匯儲備估計在400億左右即可。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應在6300億美元左右。 由于影響外匯儲備的因素眾多且這些因素在經常性地發生變化,故而要確定一個合適的外匯儲備規模,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即使把全部需求因素都考慮在內,但對每一因素影響外匯需求的程度做出不同的評價,也會得出不同的適度規模數值。上面的測算也是一種粗線條的測算。外匯儲備適度規模是一個動態概念而不是靜態概念,其要隨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存在一個“放之長久而皆準”的合意外匯儲備量。同時,外匯儲備適度規模還是一個區間概念。所謂區間概念,是指適度規模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是一個有一定彈性的區間。僅以前面計算出的6300億為例,如果肯定該數值是適度規模,那是否意味著6280億和6320億就不適度了?回答顯然是否定的。在一個可容許區間內的眾多數值,都可以視為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綜合上面的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是順理成章的:中國現有的外匯儲備數量,已經大大超過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為了緩解經濟、金融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實現經濟的內外平衡,促進經濟的穩步和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抑制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使外匯儲備規模將至合理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調整相關宏觀經濟政策 外匯儲備激增是國際收支“雙順差”的結果,而國際收支巨額“雙順差”又與中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出口導向和外資導向的宏觀經濟政策密切相關。要抑制外匯儲備增速,必須對外貿政策、外資政策和產業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調整。應盡快取消出口退稅政策,廢止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建議對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的鼓勵引進外資的文件和政策規定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明顯有悖市場公平的對外資在稅收、土地供應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措施停止執行。 二、改革外匯管理制度,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 須將現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度改為意愿結售匯制度,同時,金融管理當局應繼“六項外匯新政”后考慮推出新的后續政策措施,以顯著增加企業和居民持有外匯的數量,使“藏匯于民”取得明顯成效。應進一步增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使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更加靈活,釋放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同時改進和完善匯率調節機制。應加強對海外流入“熱錢”的監控,特別是要采取切實措施嚴格控制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熱錢”。 三、改善外匯儲備管理 對現行的外匯儲備管理政策應該做一些改變,變外匯儲備的被動管理為積極管理。國家應制定積極的對外投資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行跨國經營,同時考慮設立外匯產業基金,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對外合作經營和對外收購。應優化外匯儲備的投資結構,增加石油、黃金等戰略性儲備和具有升值潛力的儲備的投資。這樣,既可以增加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儲備,緩解經濟發展的資源瓶頸約束,也有利于提高外匯儲備的收益水平。 (吳耀明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